关利欣:数字服务拓展消费新增量

关利欣 2025-11-21 10:46:26

当前,数字经济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刻变革,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带动数字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渠道不断发展,使其成为激发消费新增量的重要领域。

数字技术深入应用赋能数字服务创新。伴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服务领域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实物商品线上销售规模逐步扩大,线上支付方式快速渗透。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加速融合,依托技术变革创新业态模式,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44.2%。

服务消费增长提升数字服务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文旅、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消费逐步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7.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服务消费规模扩大,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式需求不断增加,有助于激发数字服务消费发展动力。

新消费群体变化释放数字服务消费潜力。近年来,新生代消费群体购买力日益增强,对数字服务消费的个性化需求明显,消费更加追求悦己和精神满足,文化创意、定制旅游、休闲运动等沉浸式、体验式需求旺盛,消费行为呈现个性化、线上化、品牌化、理性化等特点。这一群体善于利用数字渠道进行信息获取和购物决策,更容易接受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愿意为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体验支付溢价。这些需求蕴藏巨大潜力,为数字服务消费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数字服务消费市场,数字技术在服务消费领域加快应用,有效支撑了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发展亮点不断涌现。

数字服务拓展消费新场景。近年来,随着5G、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消费者参观博物馆、观赏艺术作品等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普及,促进远程教育快速发展,数字教育消费市场体量不断扩容。AI问诊、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新场景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及时的创新医疗体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93亿人,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93亿人,从线上复诊、药品配送等逐步拓展到在线问诊、健康管理、医疗知识普及等领域。“人工智能+消费”打造新业态新场景,促进多场景交融,数字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

数字内容满足多元文化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内容消费快速发展,消费者可通过各种数字平台进行消费。文化传播渠道与载体的拓展与更新,使得数字内容消费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广播影视和网络视频等数字内容消费蓬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用户数分别为10.85亿人、7.24亿人和5.13亿人。数字内容逐步拓展,使广大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数字渠道打破消费时空限制。当前,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吃穿用商品,预订交通出行、住宿餐饮、旅游休闲等服务已成为消费者生活常态。直播电商、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等多元化发展,网络零售增长较快。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5%,在线旅游增长48.6%,在线餐饮增长17.4%。今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数字渠道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消费。

尽管数字服务消费实现较快发展,但仍面临高品质服务短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促进数字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更好激发消费新增量,需进一步用新技术赋能文博、景区、街区等场景,加强数字内容创新和数字文化体验,丰富数字服务供给。强化数字消费相关技术研发,加快在数字服务消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载体,推进城市数字更新,强化场地、人才、数据等要素投入保障。鼓励企业高质量开展数字服务等领域合作,完善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拓展数字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