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0:45:16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正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需充分认识发展服务消费的重大意义及其发展潜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扩大服务消费是扩内需的现实需要。商品消费多以满足功能性需求为主,边际效用会逐步递减,如居民不会在短时间内重复购买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更强调情感和体验层面的满足,具有持续升级和反复消费的特性,这种差异使得服务消费可成为支撑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动力源。2020年至2024年,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持续动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扩大服务消费是稳就业和惠民生的必然选择。服务消费与生活性服务业密切相关,生活性服务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数字消费、健康管理等服务业态蓬勃发展,为高技能人才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助力形成多层次就业结构,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202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加700多万人。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看,服务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意味着居民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等拓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当前,我国旅游、健康、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持续繁荣,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张,极大增进了民生福祉。2013年至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由32.62亿人次增长到56.15亿人次,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会加速增长。2024年,我国人均GDP超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经济基础稳、居民增收快、消费市场大等形成的综合优势,极大增强服务消费发展潜力。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扩大服务消费夯实基础。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为服务消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从产业结构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通常保持在70%至80%,202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7%,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服务消费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会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的发展,进而实现两者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为扩大服务消费提供强劲动能。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能力。2024年,我国人均GDP增至957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41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3119元。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服务消费发展和消费升级提供持久动力。
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为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更大空间。2024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巨大的人口规模是服务消费发展的重要支撑。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至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城镇常住人口增至9.44亿人,人口结构变化蕴含服务消费新动能。家政服务、养老照护、康复陪护、育婴托育等需求不断增长,孕育出服务消费新蓝海。我国还拥有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既有消费意愿,又有消费能力,这一群体的发展带来服务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尤其是健康、教育、旅游、体育等,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重要领域。在城镇化方面,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相较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娱乐等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带动服务消费快速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扩大服务消费,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消费总体呈现支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稳步提升、消费质量明显改善等良好发展态势。但服务消费占比仍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刚性项目支出占比过高挤压了服务消费增长空间、高端服务供给不足出现消费外流等问题需着力破解。当前,我国已进入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的发展时期,更好发挥服务消费重要作用,需在分类施策优化消费供给、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多管齐下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构建扩大服务消费长效机制,将服务消费的巨大潜力转化为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