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18:38:37
初冬的鲁西大地,寒意渐浓,但在山东临清市的乡村车间与养殖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青年路街道姬家庄村共富工坊里飘出的浓郁香气,到松林镇姚楼村鱼塘中翻涌的“黄金鱼”,一个个曾经“散、小、弱”的乡村产业,正在“村企联建”的新模式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姬家庄村的“姬美共富工坊”,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色泽金黄的食用油正从现代化榨油机中缓缓流出。“以前房前屋后不是荒着就是堆杂物,谁能想到现在成了‘聚宝盆’!”村党支部书记郑克贤说。这片300余平方米的闲置宅基地,如今被打造成集榨油加工、电商直播、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共富平台。村党支部与临清阳光财富城等商场达成协议,直供销售,让食用油等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走向市场终端,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为保障工坊高效运转,村党支部投入15万元购置了榨油机、翻炒机等现代化加工设备,积极链接企业资源,与临清兴运有限公司合作,在宅基地屋顶安装35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屋顶发电、屋内加工”的绿色循环模式。
光伏板下,致富路宽。光伏发电不仅为鲜榨油生产提供了稳定电力,富余电力还供给附近村办企业日常使用,每年可为村集体节省电费1.7万余元。绿色能源与农产品加工的“双向奔赴”,让共富工坊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去年以来,“姬美共富工坊”年加工油量达140余吨,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更带动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村民不离乡、不离家,就能稳定增收。
近日,在松林镇姚楼村的特色养殖基地,另一幅丰收图景正在上演。“捕鱼喽!”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村民们纷纷下水起网,水花翻涌间,一尾尾黄颡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闪烁如金。
“这是今年第四批黄颡鱼丰收,共计投放50万尾,主要销往江苏等地,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左右,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基地负责人张朋辉说。
今年上半年,松林镇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黄颡鱼养殖观摩交流,并召开项目推进会,聚焦北方坑塘养殖难点,开展技术培训。大郝庄村率先建成陆基圆桶养殖系统,试养黄颡鱼成活率高达95.4%,开启标准化养殖的第一步。
示范效应迅速扩散,马张村、段郝庄等周边村庄纷纷跟进,从“零星养殖”走向“规模联动”,从“经验养殖”升级为“科学养殖”。“有这么好的成功样板在前,又有镇里的技术支持,我们心里就有底了!这套成熟的技术方案,让我们敢投入、敢跟进。”马张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祥说。
从闲置宅基地的“绿色工坊”,到鱼跃人欢的“特色养殖”,临清市推动559家企业与549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市累计增收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