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龙亭区:鹦鹉唱响富民曲

夏先清 2025-10-30 16:03:47

10月27日一大早,清晨的阳光洒进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李庄社区的观赏鸟养殖基地,数千只鹦鹉在鸟舍里振翅欢鸣,虎皮鹦鹉的鲜绿、云斑鹦鹉的素雅、玄凤鹦鹉的艳丽交织成一片灵动的斑斓画卷。基地负责人宋华妮正提着饲料桶穿梭其间,这位曾在外务工的返乡青年,如今早已成了乡里乡亲口中的“致富能手”。

“家里耕地流转后,我天天围着老人孩子转,看着闲置的院子总觉得‘空得慌’。”宋华妮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回忆创业初心,“后来打听着观赏鹦鹉市场稳、来钱快,就咬牙引进了200对虎皮鹦鹉。”

可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因不懂温控技巧,首批鹦鹉成活率还不到60%,看着蔫蔫的幼鸟,她急得睡不着觉,“多亏乡里帮咱请来了河南农大的专家,蹲在鸟舍里手把手教调湿度、做防疫,现在装上智能温控系统,孵化率在85%以上!”

如今,基地存栏鹦鹉达2000对,年出栏7000对,年利润超15万元,闲置院子彻底变成了“聚宝盆”。

宋华妮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周边农户的养殖热情。58岁的韩振业听说养鹦鹉效益好,主动找宋华妮“取经”。“华妮这闺女实在,不管刮风下雨,常来我家鸟舍看情况,教我怎么选种、怎么查蛋。”他指着自家二楼的鸟舍,眼里满是干劲,“现在我养了600对虎皮鹦鹉,去年纯赚10万元!每天喂喂料、查查蛋,活儿轻省,还能守着家里老人,多好!”

像韩大爷这样的受益者,在柳园口乡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柳园口乡已有30余户鹦鹉养殖户,存栏50000余对,产业直接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其中留守妇女和中老年群体占比超70%。丁庄集社区的谷丽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玄凤鹦鹉养殖基地负责日常管护,每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以前得背井离乡去外地打零工,挣点钱还得惦记家里。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准时到账,农忙时还能回家收麦子,心里踏实得很!”她手里捧着刚捡的鹦鹉蛋说。

“为了让这只‘致富鸟’飞得更远,我们早把后续规划谋得明明白白!”柳园口乡党委书记冯子豪介绍,乡里将牵头成立鹦鹉养殖合作社,打造鹦鹉主题研学园——游客既能亲手给鹦鹉喂食、学驯养技巧,还能带走羽毛画、鹦鹉科普手册等文创产品;同时深化“专家+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协调农商行推出“鹦鹉贷”,解大家的“燃眉之急”。一步步织密“养殖—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让小鹦鹉从“养殖圈”飞向“大市场”,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幸福鸟”。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李庄社区观赏鸟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华妮正在给鹦鹉喂食。李扬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