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21:07:22
一支水笔轻轻勾勒,一抹彩墨徐徐渲染,点点画画间,一尾尾体态丰盈、鳞光闪闪的锦鲤仿佛“活”了过来,悠然游弋在水草浮萍之间。57岁的沈爱民正伏案绘制她的工笔画《锦绣前程》,偶尔直起腰端详片刻,眼里闪着光:“你看这条红白相间的,尾巴这么一摆,整张画就‘活’了!”
一年前,山东聊城市高唐县市民沈爱民还是一位退休在家的普通居民。如今,她已是高唐县翰墨星空美术馆张正君工作室的一员。“当初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锦鲤工笔画培训,谁想到画笔一拿就放不下了!”她说,现在老姐妹聚在一起画画,不仅陶冶性情,画作还能参展、被收藏,心里美着呢。
沈爱民的故事只是高唐县推动文化赋能锦鲤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走进三十里铺镇河崖孙村,村民正利用农闲时间创作锦鲤秸秆画。“咱们这的秸秆画,可是登上过中国美术馆的!”村民孙玉荣一边熟练地粘贴着金黄的秸秆,一边自豪地介绍。而在琉璃寺镇秦庄村,村民们在农民画家秦秉忠的指导下正在绘制锦鲤折扇,一把把精致的扇子即将作为伴手礼远销海外。
“锦鲤折扇被商家赠送给迪拜客商后,对方当即决定订购我们的锦鲤。”高唐县文旅局副局长王迪说,“今年9月,5箱高唐锦鲤顺利发往迪拜,这可是咱们山东锦鲤首次‘游’出国门!”
现如今,高唐锦鲤正以多元姿态“游”进更广阔的世界。在中国(高唐)第七届“鲤都杯”锦鲤大赛上,300余幅各具特色的锦鲤工笔画摆件让海内外嘉宾爱不释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唐县书画院院长张正君感慨道:“我们以工笔为媒,让书画艺术的隽永与锦鲤的灵动完美结合。如今,‘中国锦鲤第一县’的名片越来越亮。”
如今的高唐,已形成全国领先的锦鲤产业集群——超390户养殖户、45家企业、8000余亩养殖基地,年繁育苗种3亿尾,年产优质锦鲤1000万尾,年产值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