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梁园区:“阳光晒场”与“机器烘干”双线护航秋收

夏先清 2025-10-23 21:10:30

深秋时节,本是豫东平原最繁忙和喜悦的收获季。然而,持续的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挑战,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上下联动,用自然晾晒与机器烘干“两条腿走路”,在广袤的田野与繁忙的村镇间,绘就了一幅全力保障粮食归仓、不误农时播种的生动画卷。

近日,难得一见的灿烂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梁园区的田野乡间,仿佛为大地镀上了一层希望的金光。这阳光,是村民们最期盼的“免费烘干机”。走进各个村镇,随处可见一场与阳光抢时间的“金色战役”。

在李庄镇的返乡创业园闲置厂房里,在水池铺镇的健身广场上,甚至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前屋后,只要是平整开阔的场地,都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村民们弯腰倒粮,挥动耙子仔细翻晒,确保每一粒玉米都能均匀地接受阳光的“洗礼”。阳光把他们的后背晒得暖洋洋,看着逐渐干燥的粮食,笑意堆满了脸庞。

“之前一直下雨,玉米快要发霉了,心里急得很。现在天晴了,村里把空闲地方都腾出来给我们晒粮食,这下放心了!”李庄镇邓庄村村民李传海说。

针对群众反映的晾晒难题,该镇党委政府主动担当,迅速行动,统筹协调返乡创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操场等各类空间,清理平整,科学划定,迅速设立了首批28处“家门口的公益晾晒场”,免费向群众开放,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公共资源,守护了百姓的“粮袋子”。

机器烘干则展现了科技的硬核实力。在梁园区,7座大型烘干塔正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运转,构成了秋粮归仓的另一道坚实防线。

位于水池铺镇的河南鹏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今年10月新购置的烘干塔正“吞”入潮湿的玉米,“吐”出干燥饱满的籽粒。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为有效应对“华西秋雨”的不利影响,这座烘干塔24小时满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120吨左右,全力保障粮食不霉变。

“俺家地有点洼,积了水,玉米潮得厉害。要是没有这烘干塔,这季的收成损失就大了。现在好了,拉过来就能烘,心里踏实多了。”该镇赵博村村民刘东海一边收拾玉米粒一边说。

面对潮粮烘干需求,梁园区农业农村部门全面协调调度区域内烘干资源,确保这些“钢铁卫士”能发挥最大效能。截至目前,全区烘干塔已累计烘干秋粮35500吨,日烘干能力达930吨,极大地缓解了集中收获期潮粮的晾晒压力,为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保障粮食品质立下了汗马功劳。

无论是自然的“晒场”还是机器的“烘房”,其高效运转的背后,是梁园区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统筹与保障。

围绕“抢收、抢种、抢管”核心任务,该区打出系列组合拳——

高位部署,精准调度。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动态调配跨村作业机械,避免农机“闲的闲、忙的忙”,有效减少了收割延误导致的粮食损耗。

多维宣传,引导到位。线上,网格群每日推送天气、进度与安全指南;线下,大喇叭循环播报,“三秋宣传巡逻队”穿梭于田间地头,既讲解政策要点,也及时劝阻安全隐患,让服务与监管同步。

物资服务,双管齐下。积极对接保险理赔,减少农户损失;协调农机维修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提前规划晾晒场地,协调烘干资源,为秋粮从收到藏的全过程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梁园区38.2万亩秋粮已收获37.43万亩,占比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