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双高”碰撞出创新火花

蒋 波 2025-10-21 06:44:07

日前,江苏发布推动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指南清单,围绕前沿赛道、科创平台、领军人才、转化基金、标杆项目“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推出24项支持举措,增强两大主体协同创新的内驱动力。

高校和高新区都是创新资源富集的科创主阵地:一个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一个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二者协同发展可强化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曾几何时,在产业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脱节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高校与高新区的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具体表现为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创新资源流动不畅、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性不强等。

此次江苏发布的“双高协同”政策,旨在破题产教融合,谋求科教与产业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大创新主体整合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实施“双高协同”,需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战略目标,促进高新区与高校双向适配、双向赋能,构建因地制宜的创新生态,并从多方面发力。

实施“双高协同”,应聚焦“卡脖子”问题和实际需求,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健全高校与高新区创新供需对接机制,搭建有效沟通协调平台;推动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使高校科研力量与高新区产业需求精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同时,需进一步完善长效激励约束和成果转化考核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力度,形成“企业需求牵引—高校技术突破—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实施“双高协同”,应着力建好成果转化的中试平台和承接载体。高校和科研机构需加大中试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中试平台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高新区应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承接载体建设,为科技成果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优化载体功能,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实施“双高协同”,还应着力强化人才引育,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机制。高校可为高新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深造、更新知识体系的机会,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应对产业发展新挑战;高新区可为高校打造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让人才在真实产业环境中锻炼技能、积累经验,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