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09:34:16
随着新学期开启,电话手表再次成为校园争议的焦点。近日,深圳部分家长建议教育局禁止电话手表进入校园的提议引发全网热议,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激烈碰撞,反映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平衡学生群体对电子产品的合理需求与教育管理之间的难题。
家长对电话手表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教育市场的扩容,如今的电话手表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电话+定位”功能,而是添加了游戏、娱乐、社交等多重属性,甚至与智能手机不相上下。部分学生自制力弱,被五花八门的功能所吸引,在课堂上频频摆弄,不仅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且影响课堂秩序,长时间使用还会增加近视风险。不同电话手表的品牌、功能、款式也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但也不能“一禁了之”。对很多家庭而言,电话手表承担着“安全守护者”的重要角色。它帮助家长实时掌握孩子动态,也为突发状况下的即时联络提供了保障。因此,对电话手表的管理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要充分考虑其背后的刚性需求。
全国多地教育部门针对电话手表的使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有的倡导“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对仅具备基础功能的电话手表,统一入柜保管;对含有附加功能的产品,直接拒之门外。有的开发了电话手表专用充电柜,避免充电带来的安全风险。有的设立公共亲子热线,缓解孩子因被收走手表带来的情绪波动。这些充满智慧和弹性的措施让电话手表回归到“方便联系”的本质,既尊重了家长和孩子的诉求,也兼顾了校园管理的实际需要。
当然,对电话手表的管理光靠学校还远远不够。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管理规则,在保障校园秩序、降低潜在风险的同时,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孩子的成长成才。企业应摒弃以娱乐属性吸引消费者的逐利思维,简化非必要功能,立足校园场景推出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学生模式”。家庭也应承担起引导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培养良好的数字素养,让智能产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