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来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2025-09-12 17:28:19

今天(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单位就“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以及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成就进行了介绍。

我国是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介绍,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依法惩治突出违法犯罪,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我国是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责任制改革,扎实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断健全和落实。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4602万件,比2020年增长41.5%,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

本周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计划于今天下午闭幕,将产生一批最新立法修法成果。

“十四五”期间 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生态环境是法律最初授权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也是检察公益诉讼自试点到全面实施以来十年实践中办案规模最大、办案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十四五”时期,检察机关共办理该领域案件34.8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占比90%,成效明显。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为生态公益保护贡献了新样本、新形态。

“十四五”期间 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在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提供司法保障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十四五”期间 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

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就“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是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6万个,人民调解员310万人。“十四五”期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

二是发挥仲裁在化解经济纠纷中的优势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仲裁员6.7万名。“十四五”期间,全国仲裁机构累计办理仲裁案件227万件,总标的额4万多亿元;已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案件总数的28%。

三是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十四五”期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2024年正式施行,当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经过行政复议后,90.3%的案件实现案结事了。2024年以来,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16.8万件,调解撤诉结案率达26.3%。

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介绍,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研究下一步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举措。其中,在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方面,

人民法院将有力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社会不良现象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发布会上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激活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有力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社会不良现象,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