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09-12 15:13:50

记者9月1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稳定行业增长主要目标,即力争2025年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近年来,电力装备行业发展成绩显著,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突破,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新能源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优势领域,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方案》结合目前行业面临关键问题,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提出8方面措施。

其中,在供给侧,统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依托能源领域国家科技专项,新部署一批项目;提升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需求侧,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智能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环境侧,落实好首台(套)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实施风电、光伏等行业规范,通过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强化产业链协同,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方案》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和系统统筹,将“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核心考量,进一步强化优质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结合、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相结合。

其中,在部分领域国内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方案》提出新的增长点。在需求侧明确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专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

在通过一批水、火、风、光、核及特高压等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明确国际市场开拓方向。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好双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

此外,《方案》更加突出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明确不断完善电力装备领域标准体系,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另一方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改造,通过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

记者获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强化组织保障和调度分析,加强财税支持和宣传引导,更好支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