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3:15:20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报告近日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位列第二。
网约车司机的就业状况仍有诸多难题待解,但也呈现出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横向对比其他蓝领行业,在工作自主性、收入及工作满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报告显示,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因工作体验有自主性较高、弹性工作时间、车内作业安全与即时结算等因素,整体满意度较高。在“继续从事该职业的意愿”调查中,网约车司机比例最高,为75.7%;高于外卖员(68.4%)和货车司机(50.29%)。
抽成比例是网约车司机和社会都关注的话题。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调研的抽成样本,中位数为18.8%,多数司机的月均抽成集中在18%至20%之间。报告认为,网约车平台抽成采取的动态抽成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精细化的市场调节工具。抽成比率会随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条件等条件变化而变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种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平台拿出一部分抽成建立补贴池,通过订单价格信号和补贴这两大杠杆,平台既能协调整体供需、避免运价出现过度波动,又要保障司机在需求低迷时依旧可以获得收入。报告还对平台的运营和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每一笔订单都可能触发派单调度、价格校准、补贴结算、客服响应、保险理赔、评价仲裁、税费代缴等10余条业务链和服务措施,不是外界理解的简单“撮合”,而是处理线上和线下复杂运营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等政策持续发力,劳动力回流西部和县域的趋势愈发明显。平台经济也为蓝领工人提供了更多在本地就业的可能性。报告显示,滴滴通过在县域授权代理商的模式,解决县域市场运力不足、本地化运营薄弱等问题。截至2025年7月,滴滴授权代理商覆盖全国22个省。自2023年8月至2025年3月,滴滴在县域下沉市场累计投入33亿元,累计有496万名司机师傅在授权代理商运营的下沉区县获得过收入,共增加59万就业,带动司机收入增长24%。
报告认为,网约车平台所形成的庞大而灵活的就业池,不仅显著扩充了就业规模总量,更为重点人群与重点地区及时提供了工作机会,缓解了劳动力供需的时间错配,从而为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及产业升级释放足够的缓冲空间,成为稳定就业与促进结构性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