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快多元化贸易布局

王宝锟 2025-09-10 09:38:21

0910-02.jpg

8月20日,人们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德里门前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伍岳摄

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在此前对进口印度的商品加征25%“对等关税”的基础上,再加征额外25%的关税,使对印进口商品总体关税税率达到50%。随后又宣布取消原计划8月底举行的新一轮美印贸易磋商,使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两国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为应对美国关税压力,印度政府近期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谈判,寻求多元化市场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印度贸易谈判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拓展多元化市场,提升经济安全性和竞争力。

8月31日至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并参加了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借助上合组织寻求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同步释放出改善对华经贸关系、开展务实合作的积极信号。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也于近期不顾美国压力,访问俄罗斯,深化与俄在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两国计划未来5年内,将年度双边贸易额提升50%,达到约1000亿美元。双方还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加大国防安全领域合作。

今年7月,在莫迪访问英国期间,双方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是迄今印度政府在贸易多元化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当前,双方正致力于推动该协议在一年内生效。同时,印度与由瑞士、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于2024年3月签署《贸易和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EPA),正等待所有成员国完成国内批准程序,力争于2025年底前全面实施。

此外,印度与澳大利亚正致力于将2022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的《印度—澳大利亚经济合作与贸易协定》(ECTA)全面升级为《印度—澳大利亚全面贸易协定》(CECA),并在8月刚刚完成第11轮谈判,计划扩大ECTA范围,纳入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原产地规则、劳工、环境、性别等新议题,并寻求在新贸易协议中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目标是到2030年前实现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在积极推动并取得进展的谈判中,印度与欧盟的谈判尤为重要,目前,印欧双方都表达了尽快达成协议的意愿,正围绕关键商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数字贸易、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投资与供应链韧性等23个领域展开磋商,希望达成一项全面自贸协定。目前,双方设定了2025年底前达成协议的明确目标并为此积极努力。此外,印度与新西兰的自贸谈判也有不错成果,第二轮谈判已于今年7月结束,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印度宣布与由俄罗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EAEU)”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双方均表示希望尽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强调为贸易合作建立长期制度性框架。“欧亚经济联盟”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约6.5万亿美元,达成自贸协定将拓展印度出口市场新渠道,助力印度完善出口多元化战略布局。同时,印度也在重点推进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智利和秘鲁等资源丰富国家的贸易谈判,目标是确保能源安全,扩大贸易与投资。

加快拓展多元化市场是印度应对美国关税压力的必然选择。美国加征关税对印度出口商品造成了直接冲击,进而拖累印度经济增速。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与印度的商品贸易总额约为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8亿美元。在美对印加征25%的“对等关税”下,印度纺织业、钢铁、珠宝、机械等支柱产业已受到严重冲击,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等行业盈利预期也显著下滑。多家市场机构预测,若美对印加征50%的关税,可能会使印度2026财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个百分点,实际GDP的增长率将低于其此前预测的6.3%。

寻找能源与经济保障安全是印度贸易谈判的重要需求。印度将俄罗斯、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作为加强对外贸易关系的战略重点,希望通过与资源丰富的国家达成贸易协议,确保关键矿产等资源的稳定供应,这既体现出印度政府对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其坚持“战略自主”的核心理念。

吸引外资与提升本土制造业竞争力是印度贸易谈判的重点关切。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虽然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13%,但外资撤出规模达520亿美元,随着大量外企退出印度市场,导致印度净外国直接投资骤降至3.53亿美元,仅为上一年度24亿美元的约七分之一。借助贸易和投资协定,印度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以推动“印度制造”战略,同时为其纺织品、农产品、药品、IT服务等优势产品争取更优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

最后,通过与更多国家商签双边投资协定和自贸协定,印度也希望借此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的重塑,完善其国际贸易布局,更贴合当前国际标准和国内政策需求,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和确定性。(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