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06:44:34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这一转型过程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构建支持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营主体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应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江河流域保护、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夯实生态文明的法治根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执法责任,保障生态文明法律体系有效实施,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教育。同时应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法治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意识、决策能力与执行效能。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构建覆盖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全链条信息系统与逆向物流体系,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与废物资源化,形成高效循环产业链。其次要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废物循环利用及核能等关键领域,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与服务平台,加速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此外,还应健全绿色产品与服务体系。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开展绿色工厂分类建设与示范,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完善绿色激励与评价机制。
构建碳交易与碳管理体系,推进“双碳”目标实现。一是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全国碳市场,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强化市场运行支撑。二是优化碳市场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推进碳市场建设,科学设定碳配额与减排量目标,同时不断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三是加强碳排放监管体系。确立统一权威的监管法律框架与组织架构,实现全国碳市场规则、标准与监管相统一;推动人工智能、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在碳排放监测中的应用,构建全链条、穿透式监管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机制。制定分行业、分设施的碳排放核算指南,构建全面、统一并与国际接轨的碳核算、统计、监测、报告和披露体系,推进全生命周期碳管理。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任晓刚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