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研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鱼鳞由废变宝闯新路

本报记者 王 伟 2025-09-05 06:44:36

  鱼鳞、鱼皮……这些水产品加工副产物,还有利用价值吗?在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通过生物酶解技术,用这些副产物制备出鱼胶原蛋白肽、胶原三肽、胶原蛋白环二肽等生物多肽产品。

  “公司成立20年来,一直深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近些年,公司以创新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为双核驱动,从动植物中提取高附加值的生物多肽营养品,实现科技化突破、产业化推进及国际化发展,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南华研常务副总经理刘赛赛说,公司逐步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海洋生物多肽产业创新基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抢占先机

  走进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海南华研10万级GMP无菌车间,记者隔着透明玻璃看到,两条生产线在高速运转,从原料处理到酶解、纯化、干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高效精准,全过程实现自动化生产。

  “海南作为海洋大省,每年水产品加工量非常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利用率及利用价值很低。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意到,这些副产物富含胶原蛋白,但缺乏有效利用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刘赛赛告诉记者,公司研发团队针对鱼鳞、鱼皮等鱼类加工副产物开展技术攻关,最终确立以定向酶切为核心的工艺思路。

  尽管方向明确,但研发并非易事。“从0到1,我们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海南华研副总经理兼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赵子方说,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研发团队面临着重重考验,一边学习研究相关知识,一边不断试验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海南华研逐步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实现将鱼类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技术突破为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传统处理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提供了解决路径,也为公司赢得市场先机。”赵子方说。

  近年来,海南华研瞄准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加快技术积累,着力打造自身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要实现精准提取特定分子量及特征片段的肽产品,就必须拥有控制生物活性酶的核心技术。为研发出关键设备,海南华研进行自主设计并找到专业厂家定制,持续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研发人员花费两年半时间,完成近3000次各种试验,以达到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赵子方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利用流体固相热环化技术成功推出新产品‘环二肽’,不仅解决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难题,还借鉴咖啡烘焙技术实现产品连续稳定制备,获得2项国家专利。”

  秉持技术领先一点、市场先行一步的发展理念,海南华研持续推动自主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近几年,公司承接17个国家、省市研发项目,形成10多个完整产品体系,获得14项对应的技术研究阶段性或结题成果。

  合作研发

  在海南华研核心生产区,一座40多米高的巨大压力喷雾干燥塔引人注目。“这是公司联合厂家共同开展研发的成果。”刘赛赛告诉记者。

  攻克技术难关难,将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样难。面对胶原蛋白肽需要进一步提高提取率与纯度的瓶颈,海南华研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携手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工艺,实现特征片段的定向酶切技术突破,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生物利用率。

  如何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海南华研加快完善创新研发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国内外多所生物技术研究院及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公司依托中澳(海南)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海南大学等10余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成立生物多肽和专用酶联合实验室,建设海南省生物多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

  “通过开展联合研发、技术攻关及共建创新平台,公司科技创新实力得到有效提升,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刘赛赛说。

  向外借力,也要向内挖潜。“我们深知,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海南华研行政综合中心总经理关鑫说,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8%至10%用于研发,同时,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已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技能全面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5%。

  “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要归功于研发人员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探索和创新。”刘赛赛说。立足于深厚技术积累,今年公司参与制定《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等国家标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拥有专利达120多项。

  布局市场

  瞄准大健康产业赛道,海南华研努力突破舒适区,持续提高生产能力,布局国内国外市场,构筑企业发展“护城河”。

  海南华研在海口国家高新区投资建设鱼胶原蛋白肽产业化基地,设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品中试基地、生产及配套设施,拥有2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和6个终端产品生产车间。“海口工厂已成为亚洲范围内制备海洋生物多肽单体产能最大的工厂。”赵子方说。

  当前,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海南华研根据市场研判,布局“海南海口、海南文昌、河南周口、山东聊城”四大生产基地,设置“海口、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大销售中心,实现垂直供应链保障及横向产品线拓展,能够提供自原料前处理、肽原料生产乃至生物多肽终端产品的全过程服务。今年,公司联合泰国泰万盛集团在泰国曼谷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运营金枪鱼肽加工厂,迈出国际化发展重要一步。

  “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产品品质必须过硬,营销模式也十分重要。”海南华研商务部总经理鲍瑞告诉记者,公司积极探索多种销售模式,产品通过线上及线下多渠道进行销售,持续提升产品服务、全过程溯源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围绕海洋生物高附加值利用、功能性产品技术研发、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力争每年推出2至3款创新产品,于2027年前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肽原料研发与制造平台,打造中国品牌。”刘赛赛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