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 Energy期刊主编:全球能源转型需增进国际合作

袁勇 2025-09-03 16:04:27

近日,第十届国际纳米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相关领域学术期刊主编及专家学者参会。与会嘉宾围绕能源、生物、智能器件与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搭建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交流平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CN2)纳米结构材料光伏能源团队负责人、APL Energy期刊主编莫妮卡・莉拉-坎图(Mónica Lira-Cantú)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道路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完成使命,能源转型需要跨国合作与多学科协同。

在APL Energy出版方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AIP Publishing)举办的论坛上,莫妮卡・莉拉-坎图分享了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强调了国际合作与出版平台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使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清洁能源虽在快速增长,但占比仍然有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迅猛,相关装机容量屡创新高,然而在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以及国际间合作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推动清洁能源加速替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

莫妮卡・莉拉-坎图表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不足10%,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最重要、发展最快的两项技术,正在成为驱动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要真正实现可持续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目标,国际合作必不可少。

“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中处于世界前列,在成果的商业化与产业化方面展现了强大实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许多研究团队拥有自己的衍生公司,这种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这不仅增强了科研成果落地的可能性,也为全球能源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莫妮卡・莉拉-坎图说。

莫妮卡・莉拉-坎图表示,科研成果的转化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然而,科研成果要顺利转化为产业应用,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个实验室往往难以完成所有环节,创新需要跨学科的深度合作与广泛联结。唯有将不同学科优势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和产品。

“从全球范围看,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正在逐渐走近。但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产业界往往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学术界强调基础研究与科学突破,而产业界则更关注经济效益与效率。如何在两种思维模式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莫妮卡・莉拉-坎图说,“对此,出版机构也能发挥关键作用。以APL Energy为例,我们从创刊之初就注意到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为此,专门引入了‘概念验证与原型’的文章类型。这类文章篇幅简短、聚焦创新,尤其吸引初创企业参与,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技术可行性的有效平台。通过这种方式,科研与产业的沟通渠道得以拓宽。”(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