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补好市政基础设施短板

本报记者 吴 浩 2025-08-31 07:00:05

  近日,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辽河畔绿树成荫,薰衣草等各类鲜花装点沿河景观带,市民游客打卡拍照、散步休闲。近年来,通辽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温暖工程,改造老旧管网及危房,疏浚城市水系,治理城市内涝,打造安全宜居幸福城市。

  当前,通辽市科尔沁区全力推进2025年巩固提升温暖工程,通过改造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换热站设备,切实保障群众过冬更温暖、更舒心。在怡景江南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该小区始建于2006年,由于建成时间久,小区供热管网已“带病运行”。“去年供暖期小区供热管道就修了3次,今年政府安排了供暖管线改造,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小区居民白庆松说。

  今年,科尔沁区共推进2个温暖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涵盖51个小区的供热管网改造和30个小区的换热站更新。其中,计划投资6084.25万元的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将惠及231栋楼11095户居民,改造供热管网长度达57502米,更换阀门3541个,新建阀门井660座,彻底解决小区管网跑冒滴漏、供热效果差的问题。

  在通辽市库伦旗,危房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库伦旗危房改造工作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D级危房采取重建,对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并按照农户经济状况分档补贴,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不久前,库伦旗扣河子镇康家杖子村村民王国兴住上了110平方米的新房。“之前我住的房子是危房,建新房政府补贴了2.1万元,帮我们住上了宽敞结实的新房。”王国兴高兴地说。

  今年,通辽市积极争取2025年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1494.5万元,推动712户农村牧区六类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已开工619户、竣工115户,开工率87%。通过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把进度、质量安全和验收关,确保9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为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还对老化的燃气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今年,我们有序推进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1545.09万元,为鲁北镇主城区19个居民小区1.3万户居民更换物联燃气表、橡胶软管,加装报警切断装置、更换调压设施,现已改造完成5300户。”扎鲁特旗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补好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通辽市编制了《通辽市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储备项目444个,投资概算149.28亿元,聚焦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2024年,通辽市通过实施一批排水防涝国债项目,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实施供热管网维修改造工程,切实解决供热难点堵点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针对今年夏季北方降水较多的现实情况,通辽市奈曼旗从今年6月中旬启动老旧小区防水等改造工程,投资302.85万元,涉及10个小区,改造内容包括屋面防水、单元门更换、楼道粉刷、门卫改造等,项目完工后,将惠及446户1200余名居民,显著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为保障汛期安全,通辽市以河湖长制为依托,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开展“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整治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同时,对西辽河干流及老哈河等8条重点河流进行清淤疏浚,确保生态水流顺畅下泄。如今,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辽河公园的水系重新焕发生机,河岸两侧植被愈加繁茂,湿地生态功能日益增强,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长。

  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说,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系统谋划一批城市承载力、竞争力提升项目,用“绣花功夫”经营管理城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经济日报记者 吴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