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积极迎接“AI+金融”新时代

勾明扬 2025-08-30 12:04:40

  8月29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面对数智化发展浪潮,邮储银行主动抢抓机遇,加速数智化转型进程,从科技支撑到科技助推,再到科技引领,我们稳扎稳打地推进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数字化建设能力持续提档升级。在核心系统建设方面,继新一代个人、公司和信用卡三大核心系统全面升级后,邮储银行加强核心技术攻坚,又完成了第三代资金业务核心系统的首批业务功能投产上线。该系统是邮储银行科技创新体系的又一“硬核之作”,实现了服务器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100%国产化部署,并基于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技术平台,实现前台交易管理、中台风险防控、后台清核算等关键环节焕新升级。上线以来,系统负载峰值提升超10倍、单笔交易审批用时减少97%、日终跑批时间缩短90%,为全行数万亿资金业务资产稳健运行筑牢安全防线。

  在企业数字平台生态建设方面,手机银行完成鸿蒙系统全面适配,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的高频服务,并基于手势交互与AI识别实现快速转账,打造更加自然、便捷的业务办理体验。搭建智慧投行生态系统群,实现承揽、承做、承销、风控等业务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将单笔债券交易操作时间缩短93%。财资管理系统为53家集团企业提供高效、智能的财资管理云服务,赋能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二是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积极构建具有邮储特色的全域数据资产底座,以每日10万余个批量作业处理30亿行为数据,让数据资产“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有效支撑智能外呼、反欺诈、反洗钱等多样化业务场景创新。

  在智能外呼应用方面,以全域数据资产体系驱动主动授信业务模式,探索“大小模型”协同的智能外呼新范式,洞察消费市场,依托日均130万通外呼通道,精准触达主动授信客户。2025年上半年,智能外呼精准触达潜在客户超8,000万户,有效引导消费信贷资金3,000亿元流向民生领域。

  在欺诈风险防控方面,依托大数据平台底座及数据中台能力,融合AI与实时流计算,构建全链条反欺诈模型体系。基于海量实时风险特征库,形成全量客户电诈风险全景视图,实现对全量账户的分类分级管理与全域客户异常行为监测,支撑千亿级数据在线分析。2025年上半年,累计保护潜在受害账户逾10万户,防止客户资金损失超8亿元。

  在反洗钱方面,每日加工约1.27亿笔交易流水数据,构建近百个可疑预警模型,积极运用知识图谱、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建立起以图智能为核心的新型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体系,实现可疑分析报告自动化生成,有效呈现团伙洗钱证据链,助力人工甄别效率提升30%。

  三是大模型等AI生态体系逐渐完善。邮储银行“邮智”大模型适配吸收多款主流大模型,通过模型蒸馏等技术优化模型性能,增强图文理解、文生图、语言合成等多模态能力,并开展了230余项大模型场景建设。“邮你同赢”同业生态平台接入票据业务交易机器人“邮小盈”,实现全品种票据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投行业务交易机器人“邮小宝”,实现债券包销交易的智能询价应答,询价交易效率提升95%以上;“智能审贷助手”每天支持三农、信用卡等信审场景超3万笔业务,对十余种图像进行有效识别、提取以及分类,审贷效率进一步提升;“智能办公助手”实现会议预定、纪要生成、休假、收发文等全流程智能化;创新探索信用卡智能催收人机协同新模式,大模型实现实时推理自主交互、人工全程监督随时介入,支撑信贷风险处置的效率、效果、安全三角平衡需求。

  “同时,我行聚焦于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引擎——人工智能,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汇集各领域专家组建业技深度融合的大模型专项团队,从基础设施、平台工具、服务能力、场景应用及安全管控五个方面稳步推进,持续释放AI价值。随着大模型等AI技术在银行各个领域应用持续加快,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将是对行业、对企业自内而外的焕新契机。”牛新庄表示,邮储银行有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迎接“AI+金融”新时代。

  关于后续的发展规划,牛新庄表示,邮储银行已启动“十五五”IT规划编制,将谋划布局科技发展蓝图,推动科技能力再上新台阶,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勾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