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臭水河变生态福利

本报记者 马洪超 2025-08-30 07:00:23

  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全新开放的伊通河肆季南河岸线公园内,为期37天的“肆季南河·伊通河岸生活节”正式拉开帷幕。谁能想到,这条如今承载着市民幸福时光的河流,多年前曾因植被破坏、不当开发等问题沦为“臭水河”。经过多年系统治理,才实现从“脏乱差”到亲水乐园的华丽转身,成为长春市民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伊通河,全长超340公里,其中自南向北流经长春市的河段约232公里,是长春名副其实的母亲河。2016年,长春决定全面开展伊通河综合治理攻坚,用5年时间系统解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实现“水清、岸绿、乐活”总目标。

  据介绍,此次治理是三维立体式综合治理,旨在全面改善伊通河中心城域段周边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长春区域性的“小气候”。

  长春市找准伊通河污染症结,并就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分类型、分层次推进污染治理,修复水生态。还将防洪工程与污水治理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全方位水安全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长春市伊通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入河排口治理124个,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河流内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7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河水水质显著提升;建设3处人工湿地和南溪湿地等生态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

  “南溪湿地公园占地300多公顷,生态恢复得特别好,绿鹭、红嘴鸥等很多鸟类都来这里栖息。”长春市民王明说,自己经常和朋友来这里拍鸟。

  依托治理后的良好生态,伊通河沿岸还崛起了一批文旅新地标。位于长春南部新城核心区域的城投南溪里文旅小镇,已引入多个潮流品牌与文化品牌,涵盖餐饮、娱乐、文化等多元领域,常态化举办音乐节、摄影展、美食节等活动。长春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三部工作人员王丹介绍,南溪里文旅小镇双休日日均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年接待量达300万人次。

  在伊通河中段,10座公园建成开放,11座桥梁完成了改造提升,22座驿站陆续投入使用。此外,该河段两旁33公里绿道将工业、电影、民俗等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周边风景如诗如画。

  生态改善与文旅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伊通河越来越美了,每逢举办文化活动,我们就专门成立保电工作小组,对沿河区域线路设备进行特巡,调配应急电源车全程驻守,确保活动办得顺利、游客玩得开心。”国网长春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人王吉文介绍,为防止航拍器误触电力设备,公司在伊通河沿岸电力通道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装设远程监控装置,常态化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织密安全防护网。(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