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扎根产业才能变成生产力

黄鑫 2025-08-29 10:15:52

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介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算力产业已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算力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唯有扎根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实际价值,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算力是个什么力?算力即计算能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通俗点说,算力就像能处理海量数据的超级大脑。我们能顺畅在线网购、导航路线、与AI助手对话等,靠的都是这个看不见的超级大脑。衡量算力强弱有一个专业指标叫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目前算力大致分为3类,即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其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算算力,每秒能完成100亿亿次运算,相当于全球80亿人持续按键近40年的运算量。

我国算力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梯队。从规模看,我国算力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健全,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干线400G端口数量等方面家底很厚实。从结构看,智能算力发展较快,表明我国算力质量不断提升。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相应支撑的是基础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和科学工程计算。此前,基础算力占了大半。如今,智能算力比例持续提高,意味着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更强了,结构优化将有力支撑数字化转型。

算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落脚点,在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算力常被比作新型电力,但与电力不同的是,算力并非接入电路就能产生价值。若算力脱离具体产业场景,就会变成“空转的资源”,甚至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不少算力中心利用率很低,机器闲着“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设前没有深入研究当地产业需求,仅着眼于当下的政策红利与短期效益就盲目跟风,建好后因缺乏匹配的产业需求出现算力闲置,资源浪费现象频发。

产业需求为算力发展指引方向。脱离产业需求,算力建设就是无的放矢。产业应用是算力价值的试金石,为其演进升级提供了明确的市场方向和落地场景。比如,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催生了对边缘算力、智能算力的需求,通过在生产线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再借助AI算力优化生产工序,实现智能制造;传统农业想摆脱看天吃饭,需要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算力支撑,实现病虫害预警、精准施肥等。算力技术升级迭代的核心动力正是来自于这些切实的产业痛点。

算力升级不仅能推动产业升级,还将打破产业边界,催生新产业。算力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处理,突破原有技术瓶颈,能不断解锁此前难以实现的应用场景,推动新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一方面,算力升级带动算力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新产业,如AI算力爆发式增长,催生了AI模型训练服务、算力租赁等细分产业;另一方面,算力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又带来了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创等新产业。

算力终究要在产业土壤中开花结果。当前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和技术领先,已具备支撑实体经济转型的坚实基础。立足产业需求,发挥我国大市场、多场景优势,将推动算力技术不断迭代优化,让算力落地生根,真正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