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7:05:04
2025年7月28日至29日,北京遭遇历史罕见极端强降雨,怀柔地区河水暴涨、山洪咆哮,其中受灾严重的琉璃庙镇、汤河口镇、喇叭沟门满族乡多个村庄因洪水阻断道路,电力、通信中断,村庄沦为“孤岛”,抢险救灾刻不容缓。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怀柔区政府救援指令,7月30日中午,在中国铁建党委统一部署下,中铁十六局党委迅速响应,成立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火速集结技术专家团队和四公司在京项目管理人员,组建6支党员突击队,兵分三路前往灾区开展实地勘察。
通往灾区沿途多处山体塌方,碎石障碍横亘,现场电力通讯全无。抢险队伍当机立断,挖掘机化身“钢铁针线”,在崩塌山坳里“缝合”断裂道路,一寸寸“啃”开堵塞的通道,7月31日凌晨5点,3支抢险救援队伍抵达3镇灾区,抢险保通工作全面开展。
在琉璃庙镇,面对主干道近乎消失、河道杂物石块淤塞的困境,党员突击队长朱卫臣果断提出“水陆并进,双线抢通”策略,全力全速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埋设跨河管涵,抢修沿河道路。
“现场什么都缺!正常工程埋设的管道都得提前预订,现在只能从外省紧急调!”胡春带领的其中一支党员突击队面对的是第一处过河断点,这处断点掐住了后续所有救援的“咽喉”,眼下灾区处处告急,机械材料捉襟见肘,对抢通过河点至关重要的涵管,只能从邻近的河北省紧急调配。
“对讲机正常用一天没什么问题,但在这一上午不到就没电了,老胡经常大老远跑出来,就为了问我一句涵管到了没。”负责现场协调保障工作的郑磊转身又走向烟尘里——缺电缺信号导致对讲机在高强度使用下电量迅速耗光,前方设备“趴窝”急需配件,塌方点清理告急要增援人手,他顶着烈日,现场哪里有需要,他就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传话。
在这超负荷的运转中,家住怀柔的68岁退休老党员、老铁道兵韦林书主动请缨来到抢险现场做技术指导,走累了就随手捡根树枝当拐杖,徒步跋涉里程丝毫不逊年轻人。他沉默的坚守,也成为了队伍里最坚实的精神支柱。
在汤河口镇,杨晓辉带领的党员突击队抵达现场时,通往东湾子两个聚集地的唯一道路支离破碎,原河道淤塞,河水反复掏空着路基,“不移河道,清淤修路都是徒劳!”这1.5公里的河道改移,是疏通5公里道路的“命门”。
抢险队伍调集所有重型机械,在洪流边缘争分夺秒筑围堰,将湍急的河水逼向新路径,队员们双脚在湿透的鞋里泡得发白肿胀,鞋几乎从未干过。8月1日15时,汤河口镇16处断点贯通,4处过河管涵成功埋设,抢险保通任务率先告捷。
同一时间,在喇叭沟门满族乡,尧鑫带领的党员突击队在危险河道旁,筑起了百米长的围堰,隔离出一片施工“安全区”,成功打通2处断点,对外道路恢复通行。
暴雨压境,8月2日,怀柔区暴雨橙色预警骤然拉响,地方政府通知要求18时前全员撤离。彼时,八宝堂村前仅剩最后一段道路未抢通,抢险队伍快速研判现场情况,最终决定由安全员持续监测现场作业和天气情况,人员设备全速作业,无论完成与否,必须按时撤离。一时间所有设备开足马力,当日17时,前安岭至八宝堂的进出通道成功疏通,至此,抢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
随着新一轮降雨褪去,通讯电力逐步恢复,因灾情紧急撤离的村民开始陆续返回家园。“路通了,还修宽了,连中巴车都能直接开进来。”朱卫臣踩了踩脚下平整坚实的路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