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06:14:08
在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的苍翠松柏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静静矗立。阳光穿过展馆的玻璃幕墙,照亮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也无声地述说着东江纵队这支华南抗日战场上的劲旅书写的光辉历史。
1940年10月,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日军调集兵力,分两路突袭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企图一举摧毁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面对强敌,游击队沉着应战,在百花洞周围高地设下埋伏。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何仲财介绍,这场被载入史册的百花洞战斗,持续两天一夜,共毙伤日军50余人,是东江纵队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战斗。战后,华南日军头目称此战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在展厅深处,一组表现1944年东莞凤岗老虎山下英雄五少年的雕塑非常醒目:硝烟弥漫的田野上,几名身着粗布衣衫的少年战士正依托田基奋勇阻击。“在家国沦丧之际,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也加入抗战队伍,他们利用年龄小、易于隐蔽的优势常常负责侦查伏击日军。画面中领头的少年,就是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少年班班长黄友。”何仲财说。
1944年7月21日,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在老虎山下与日军400余人遭遇。黄友率领少年班担任尖兵顽强阻击敌人,掩护主力撤退。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少年班8名战士牺牲,其中5人永远倒在了阻击阵地上。他们中最大的不过18岁,最小的仅14岁,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
战后,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把这个少年班命名为“黄友模范班”,授予黄友“抗日英雄”称号。中共中央军委追认黄友烈士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英雄”和“中共模范党员”,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民族英雄的丰碑上。
黄友班的故事,是东江纵队抗战历程的缩影。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东江纵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华南敌后战场开展了无数次战斗。他们以袭击战、麻雀战、伏击战等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击日伪军,先后作战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
如今,大岭山早已硝烟散尽,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到这里聆听英雄故事,感悟家国情怀。今年前7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人数达19.4万人,同比增长10.19%。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东江纵队的英雄们用热血铸就的忠诚、勇敢、担当,正化作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着新的传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杨阳腾 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