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供给“向绿而行”|活力中国调研行

孙亚军 余健 2025-08-24 16:30:57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曾因煤而兴、因铝而盛,如今正不断提升铝产业的含“绿”量。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霍林郭勒市,实地探访这座城市如何推动绿电开发与铝产业协同发展。

通辽市铝产业的转型,首先从能源供给侧突破。通辽市工信局副局长戴冠华表示,利用绿电就地消纳的成本优势和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通辽市积极吸引电价敏感型、绿电偏好型企业集聚,加快再生铝产业园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

图片1.png

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外景(经济日报记者孙亚军摄)

在霍林郭勒市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能源实现了就地转换,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体系,“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彩江说,当前霍煤鸿骏铝电的绿电消纳占比已超过28%,累计销售绿电铝13.51万吨,并通过一系列环保技术创新,深入推进污染排放治理,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自治区创新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推动铝工业绿色转型。

“推进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成为通辽市绿色转型的一大亮点。”通辽市能源局副局长郭景华表示,通辽市深度挖掘新能源应用场景和消纳能力,根据绿电资源和各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进承接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同时,还打破了新能源开发模式的行政区域壁垒,依托兴安盟土地、风光资源的禀赋,主动与兴安盟寻求合作,共同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项目,成为自治区跨区域新能源开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