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全产业链守护首都“肉案子”

刘慧 2025-08-21 19:08:41

“大红门”的肉、“黑六”的猪、“月盛斋”的酱牛肉、“穆香源”的羊、“华都”的鸡、“金星”的鸭——这些北京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正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产品创新和品牌年轻化战略,深度融入新消费潮流,展现出强大市场竞争力。

“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首农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属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首农食品集团构建了从育种研发、畜禽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集团年屠宰加工生猪超1000万头,牛羊55万头,肉鸡3600万只,北京鸭600余万只,牢牢守护着首都市民的“肉案子”。

猪肉产业: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融合

在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公司门口直营店内,当天宰杀的猪肉正在售卖、价格便宜。小包装的“红门小厨”生鲜产品,采用混合气体保鲜技术,保质期延长至7天,深受消费者青睐。二商肉食集团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场占有率超40%的猪肉品牌,“大红门”的底气来自于从养殖、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把控。

在河北衡水安平养殖基地,每头生猪耳朵上都戴着电子耳标。“从出生到出栏,所有防疫、饲喂信息都记录在系统里。”技术员小李介绍。目前,二商肉食集团已在全国布局7个生猪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5.21万头,为保障首都“肉案子”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了确保生猪品质,二商肉食集团对生猪进场实行严格的检查登记和记录制度,由驻厂官方兽医对原料进行检疫,并实施激光灼刻追溯码技术,确保每头白条猪及分割品正可追、反可溯。

每天凌晨1点,当北京城还在沉睡,位于通州区潞城镇二商肉食集团的发货站台处,一排排冷藏车正在排队装货,准备将“大红门”冷鲜肉送往各个销售网点,确保首都消费者当天中午就能买到新鲜的猪肉。二商肉食集团副总经理卢念松表示,为了让产品抵达更多消费者,公司构建了立体化销售网络。在全国已布局2000家“大红门”专卖店,让安全优质的肉食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同时,构建“自营+合作”双轨直播矩阵,通过“工厂溯源直播”“烹饪教学专场”等形式,直观展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控流程。与美食博主、健身达人等合作,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定制直播内容,推动品牌影响力与产品销量的双重提升。

如果说“大红门”守护着百姓餐桌的基本盘,那么首农旗下的“黑六”品牌则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方向。在延庆养殖基地,北京黑猪在发酵床猪舍中悠闲生活。基地负责人说,他们利用智能化的育种测定系统持续选育北京黑猪,给北京黑猪提供生态福利的生长环境,每天补充青绿饲料。这种贴近北京黑猪习性的养殖模式造就了黑六猪肉的优良品质,其肌内脂肪含量是普通猪肉的2倍以上,肉质细嫩香味浓郁,2024年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牛羊肉产业:250年的守正创新

走进北京月盛斋公司门口的小店里,刚出锅的酱牛肉酱香浓郁,一入口,酱牛肉的醇厚口感立刻充满口腔,肉质鲜嫩多汁,吃完后,酱牛肉的香气依然在口中回荡。“月盛斋始于1775年,酱烧技艺已经传承了250年。”月盛斋第七代传人马强说。

坚守与创新在月盛斋身上完美融合。“十四五”期间,月盛斋全国布局,先后在上海、武汉、广州建立加工基地。2024年,企业在赤峰投资建成精深加工基地,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备相结合,推出了低脂即食牛肉、牛肉干等系列休闲食品,其中,即食用肉采用真空慢煮技术,蛋白质保留率达95%,成为健身人群的新宠。月盛斋公司聚焦百姓需求,推陈出新,持续为商超渠道提供具有高质量和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

在线上渠道,月盛斋的表现同样亮眼。2025年“618”期间,依托“七鲜”“盒马”等平台,实现销售显著提升,其中,齐齐哈尔风味烤牛肉稳居品牌周销售榜首,羔羊法式小切羊排也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月盛斋紧跟场景式消费浪潮,推出了多款适合现代消费的产品,“月盛斋”的孜然羊排融合清真传统与西式调味,成为网红爆款。“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中华老字号不是‘老古董’,而是承载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更是守正创新的‘常青树’。”月盛斋公司经理常宏志介绍。

“穆香源”品牌则瞄准清真食品现代化。在位于赤峰市的新工厂,记者看到全自动包装线每小时可处理2000份牛排。“通过精准温控,我们解决了清真食品长途运输的难题。”工厂技术负责人说。

鸡鸭禽肉产业:舌尖上的美味密码

每天清晨5点,位于河北滦平的华都食品公司屠宰车间自动化流水线上,经过严格检疫的白羽肉鸡正被分解成不同部位,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产品装箱送入冷藏库保鲜,送往北京各大超市,确保北京消费者吃上新鲜鸡肉。

雏鸡育苗质量是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道生命线。在华都食品的孵化车间,刚出壳的小鸡正接受第一次体检。技术员小张说,他们通过AI图像识别复选剔除弱雏,确保每只鸡苗都健康强壮。这种科技赋能贯穿养殖全过程,智能环控系统保持舍内恒温恒湿,无抗饲料配方提升免疫力,出栏时成活率达98%,为后续生产出安全、均匀、健康的商品鸡奠定了坚实基础。

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华都不断强化创新,开发新品,引领便捷美食潮流。针对便利店开发的“火鸡面风味鸡肉串”,采用特殊裹粉工艺,微波3分钟即可还原现制口感。“虎皮鸡爪”通过“先炸后卤”工艺,实现“一嗦脱骨”,成为佐餐新宠。

金星鸭业养殖的鸭皮脂率40%以上,胸肌含肌纤维直径22.7微米,脂肪在肌肉束和肌肉纤维间分布均匀,烤出的鸭子表皮酥脆、肉质鲜嫩、味道自然清香,成为全聚德等知名烤鸭店的指定原料 。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基于更先进的育种手段和填饲工艺。公司先后自主培育了“南口1号”北京鸭配套系、京典北京鸭配套系,均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每年可向市场提供50万至100万只父母代种鸭,占全国中高端烤炙鸭市场的90%以上。公司不仅传承了千年历史的北京鸭填饲技艺,还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填鸭设备,使填饲过程更加精准高效;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确保鸭群生活在洁净、舒适、宽敞的环境中,打造健康生态的养殖体系。

从京郊养殖场到百姓餐桌,首农食品集团用全产业链布局诠释着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猪肉从河北基地到北京超市,全程冷链不超过6小时;鸡肉“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鸡肉原料安全,每个环节可追溯;鸭肉产品首创“一鸭一码”系统,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完整生长档案。首农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智能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应急响应机制,将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贯穿于每个环节。“我们将继续聚焦放心、用心、贴心、创新,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让‘首农出品’成为安全、优质的代名词,为守护百姓‘肉案子’贡献更大力量。”首农食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