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09:07:53
“一年下来,将近30万元的补贴,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看着公司账户到账的补贴,青岛耀杰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孙曙光说,“这真是咱政府送到家门口的钱啊!”
孙曙光所说的“送上门的钱”,只是青岛市即墨区落实“我为民企办实事”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即墨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广大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其中,区人社局以“政策资金送上门、普法宣传送上门、专员服务送上门”等工作举措为抓手,推动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真正实现“服务找人、政策惠企”。
政策资金“送上门”:“大数据”和“铁脚板”并重
对于面临转型阵痛的企业来说,每一笔资金的及时注入,都关乎生存发展。如何让更有需要的企业,在“关键时候”得到关键资金,即墨区人社局有着自己的一套“路子”:依托大数据平台,加上基层人社中心工作人员对辖区企业掌握的情况,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主动筛选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变“坐等申请”为“主动敲门”,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辖区内工业园密集,企业众多。我们划片分区,责任到人,一家家跑,一家家问,这么多惠民惠企政策,得让企业知道啊!”环秀人社中心负责人于兆吉在召开工作人员周例会上说。
环秀街道地处即墨城南,各类企业云集。通过不断深入企业,人社中心人员对辖区企业状况如数家珍。企业落户了,第一时间帮其开设就业社保立户;哪家企业招人了,立即指导帮其办理就业登记;哪家企业缺工了,马上推送招聘信息,协调招聘合适员工。仅2025年上半年,环秀人社中心帮企业申领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71户,申报稳岗补贴2355人次,为企业成功申领各类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通过环秀人社中心的上门宣讲,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补贴。”青岛朗宇五金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黄万里掰着指头,对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稳岗返还补贴、失业金返还等说得头头是道,“光社保补贴一项,一年就十来万元。还有其他的,加起来快20万元了,这可是给企业的真金白银!”黄万里感慨道。
普法宣传“送上门”:“零容忍”和“温情免罚”并举
本以为收到的是一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手的,却是一张《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位于北安街道的青岛盛誉包装辅料有限公司经理孙先涛有点疑惑。
这份《建议书》,是即墨人社局的一个创新。通过“免罚+温情”柔性执法模式,对企业的首次、轻微的违规行为,以建议提醒的方式,代替行政处罚。同时,北安人社中心工作人员还对企业存在的诸如考勤表不规范、用工制度缺失等问题逐一指导,细致讲解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除了企业用工隐患,解决了企业运营后顾之忧。
“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支有温度的劳动执法铁军,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劳动保障工作,让劳动关系沿着合规、公正、公平等方向发展。”说起开具《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的初衷,北安人社中心负责人蓝彬如是说。“当然,我们也对恶意欠薪等严重侵害职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处罚一起。”
专员服务“送上门”,“少跑腿”和“通城联办”并存
为职工王丽香办理退休手续,这让张涛犯了愁。
作为青岛玉衡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张涛对王丽香的情况最近才了解清楚,要比其他退休人员复杂的多。
“她最早工作在国企,破产了;后来在一个私企干过,也销户了;她还自己缴过一段时间的社保,最后在我们企业退休,很多档案找不到,这,好办吗?”张涛来到龙泉人社中心忐忑地询问工作人员。
在查询系统缴费情况后,龙泉人社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个“堵点”,王丽香虽现居住在龙泉街道,但她的部分档案在户口所在地段泊岚镇,需要到段迫岚镇提取档案。
好在近年来,即墨创新实施人社业务“通城联办”经办模式,对于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改由一地受理申请、内部协同办理,实现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共享。
“您放心,我们帮着联系相关单位,毕竟我们熟悉,找部门也方便些,尽量帮您找齐资料。档案我们也负责协调,先给您认定工龄,应该问题不大。”龙泉人社中心工作人员给张涛吃了一颗“定心丸”。
龙泉人社中心安排服务专员,开始了“帮办代办”之旅。跑破产组、跑档案馆、跑市场监管局……一周下来,龙泉人社中心工作人员找齐了几乎所有相关材料,最终给当事人认定了327个月的工龄。当电话通知企业到场办理手续时,人事经理张涛高兴地翘起了大拇指。
从“坐等”到主动,从“严罚”到温情,从群众多次跑到工作人员“多跑腿”……一个个具象可感的案例,诠释了即墨“我为民企办实事”的深刻内涵。下一步,即墨区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各项服务“一网通办”“一事全办”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以更高质量的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