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县:水润百业兴

夏先清 2025-08-20 09:07:31

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邻黄河、北依金堤河。近年来,河南省范县通过改(扩)建引黄闸、疏沟渠、连水系,引丹江水入户等治水、兴水、用水系列举措,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做活了“水文章”。

黄河安澜稳发展

范县辖区黄河河道长47公里,县域面积16.1%在黄河滩区、83.4%在临黄堤和金堤之间的滞洪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自进入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以来,在范县杨集乡李桥险工处,有无人机参与的河道“巡查”,可将人力无法到达及目视难以发现的险情“尽收眼底”,再配合远程视频智能监控、人工根石探测等巡坝查险作业,搭建起了“空中+地面”立体巡查网络。范县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范书勤介绍,“依托我局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平台的监测、感知、巡查等模块,我们实时紧盯雨情、水情、河势工情动态变化,实现全天候动态管控。从严从实抓好工程巡查防守,筑牢黄河防汛安全防线。”

据了解,为有效防治黄河水患,改善黄河沿岸湿地生态,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近年来,范县持续对黄河堤防、河道工程等进行系统保护和科学治理。辖区内建设有临黄大堤长40余公里,险工、控导等河道工程7处、丁坝168道、护岸2处、引黄涵闸3处,打造智慧黄河工程管理平台1个,黄河主流游荡范围基本得到控制,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范水大地。堤防沿线行道林、经济林、堤坡草皮等绿色堤防生态长廊初步形成。

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优化升级,不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进一步凸显着生态、社会效益,安澜的黄河为范县带来稳定的发展态势。

丹江水来润心田

因南邻黄河、北依金堤河,范县存在大面积的苦咸水和高氟水,浅层地下水咸、苦、涩,长期以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了解决水质不优、安全保障率不高等问题,范县于2021年3月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引入南水北调的丹江水置换地下水,共铺设管道242公里,新建水厂1座、加压泵站2座,安装智能水表11.05万块。并于当年12月初正式通丹江水,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

“早些年村里吃的都是地下水,水质偏碱,赶上冬天水管有时还会上冻,压力不够时供水就会受影响。自从通上丹江水,做饭烧水也没有水垢,蒸的大米都是‘香’的。”说起丹江水入户到家,范县白衣阁镇甜水井村党支部书记陈德申满是高兴,“没啥特殊情况时,村里24小时能正常供水,现在我们村是真正的‘甜水井’村。”

目前,以范县县城为中心,覆盖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的构建已初步形成,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一个水源覆盖城乡、一个水厂集中供水、一个主体运行管理、一个标准服务群众”的“四个一”正高效运转。

水系连通乡村美

“沿线树绿、水绿,鸟语花香,环境特别好,丹水水系这条线是我们骑行爱好者的首选。早上沿着步骑绿道骑个来回,既锻炼身体又呼吸新鲜空气,一天的心情都是舒畅的。”8月18日早上,骑行到范县柳溪小镇歇脚的市民盛艳说。

群众的盛赞,得益于水系连通项目的实施。近年来,按照“一线一域一面”的总体布局,范县以“三横六纵”水系为依托,以辖区内杨楼河、丹水和大屯河三大片区为主,实施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清挖疏浚、沟河连通、岸坡整治、绿化美化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165公里、连通沟渠23公里、岸坡整治180公里,基本形成了沟河、渠道、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水系格局,水资源管理不断优化,水生态修复不断改善,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发展产业促振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日,来到范县王楼镇东张村稻鸭共作示范基地,600亩水稻已进入中期管理阶段,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合作社负责人张存胜时不时都要到地里转一圈看看。“通过引来黄河水,采取以水压碱、土地深翻来改良土壤,加上优质化选种、提升改造排灌设施、科学化管理和稻麦轮作,大米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改观,亩均产量能达到1100斤左右。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我们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作为全国劳模,与土地打交道了几十年的“老把式”,66岁的张存胜对大米种植和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范县大力发展培育农特产品和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范县大米”远销省内外,食用菌、温棚瓜菜、特色养殖等产业逐步集群发展,荷花茶、莲藕挂面、莲藕酱等特色深加工农产品深受欢迎,“稻鸭鱼”共作的生态鱼鸭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水经济”正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水润百业兴。如今的范县,引黄灌溉惠万亩良田;安全饮水滋润着百姓心田;布局合理的水系连通建设成效显著……曾经的“忧患河”,已然成为了家门口的“幸福河”。

在重点项目建设、沿黄生态产业发展、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县域现代水网打造、水生态保护修护等方面,范县正持续发力,以科学发展来做好治水、兴水、用水的“后半篇文章”,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范县境内夏日的黄河大堤披上“绿装”。王坤鹏摄

秋日的早晨,群众在范县丹水步骑绿道上骑行。王坤鹏摄

范县王楼镇东张村的水稻种植基地。王坤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