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9:49:23
“四川!”“江西!”“贵州!”“河南!”……8月18日,福建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村口,一群头戴色彩艳丽簪花的女孩笑盈盈地向记者报出家乡,她们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亲身体验国家级非遗“簪花围”。放眼村内,头戴簪花的游客随处可见,发丝间的繁花与古厝相映,宛如一座“流动的花园”。
这座坐落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入海口北岸的村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已有千年历史。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17人。
2008年,以“簪花围”为核心的蟳埔女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簪花围”持续火爆出圈,“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成为全国文旅新风尚,吸引五湖四海游客前来打卡。
记者在村内看到,化妆师、摄影师随处可见,妆造、服饰、摄影全流程服务已形成体系,旅游摄影成为小渔村的新兴支柱产业。在71岁的白兰阿姨簪花店里,老人一边哼唱当地民谣,一边熟练地为游客梳理发丝、插上簪花。“我2015年开了这家簪花店,旺季时一天能接待上百位游客。”白兰阿姨笑着说。
“簪花”不仅带火了旅拍,更激活了民宿、酒店、商演等上下游业态。蟳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目前全村已有近300家旅拍店铺,日均游客量达2万人次,2022年至2024年居民收入增长超2倍,累计拉动消费超50亿元。
面对这波“泼天流量”,庄群坦言,蟳埔作为传统渔业村,在基础设施、旅游业态等方面仍有短板。2025年以来,村里已启动“十大工程”重塑文化地标,并推出簪花、旅拍、问海、巷遇、听音、看戏、品鲜、乐购“八大体验”,“我们不仅要接住流量,更要把服务做优,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