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卓英社持续提升研发能力 打开光电技术创新“总开关”

本报记者 刘 成 2025-08-19 04:59:32

走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聚氨酯材料订单。“我们依靠自主研发,建成国内先进的聚氨酯泡棉生产线,并开发出高性价比的国产高密度聚氨酯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青岛卓英社董事长王恩辉介绍。

成立于2005年的青岛卓英社,是一家专业从事背光模组光学材料、电磁材料、高分子材料、LED面光源、汽车电子及其他光电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目前已与国内外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初创时一家仅有3人的小作坊,发展成拥有80条产品线、98项各类专利、899名员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王恩辉总结说,“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不断科技创新”。

从零起步

1997年,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要进口大量电子元件。看准这一机遇,王恩辉毅然辞掉山东莱阳绢纺厂车间主任职务,到珠海、深圳从事电子元件进口贸易,一干就是8年。

2005年12月,王恩辉在租借的一座旧厂房门前挂上“青岛卓英社科技有限公司”牌子,建成第一条产品线——复合铝箔导电泡棉生产线。“这个产品当时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但实现国产,我们是首创。”王恩辉说。

生产之初,王恩辉既是生产小组长,又干着送货员、营销员的工作。他暗下决心:“厂房虽然低矮破旧,但是我们的志气不能丢,一定要生产出一流产品。”公司开发出的复合铝箔导电泡棉产品,凭借较高的性价比敲开了市场大门。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升级,关键屏蔽材料需求呈现“量增+尺扩”双重趋势,公司原有“一模一穴”的加工模式产能有限,产品尺寸满足不了市场对更大尺寸导电泡棉产品的需求。王恩辉带领技术人员开动脑筋,进行生产线改造,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创新“一模多穴”工艺,将产能提高两三倍。3年时间,公司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成为家电行业配套领域的一匹黑马。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王恩辉说,公司将“创新引领发展”作为经营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新技术研发中,只要有20%的成功概率我们就立项,40%的概率就投资,达到80%的概率就可以建设量产线。”

光学膜片是液晶显示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屏幕能正常显示影像。2009年以前,海信电视的背光模组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此海信想要在国内寻找材料供应商。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恩辉没有片刻迟疑,当即决定自主研发。青岛卓英社与海信集团共同成立光电材料研究所,引进精密设备,建成无尘车间,合作开发显示器背光模组产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生产该项材料技术含量高,试产的产品经常出现异物、脏污等情况,导致光学性能差等问题时常发生。”王恩辉说。研发团队并未气馁,通过改良刀模设计、优化裁切工艺、改进清洁方法等举措,两个月便生产出合格产品。自此,青岛卓英社成为大尺寸光电材料加工企业,年产销光学膜片4000多万平方米。

攻克难关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攻坚,是青岛卓英社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的秘诀。

聚氨酯泡棉作为一种由发泡涂布工艺制备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封、缓震、防尘等优异效能,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扬声器、电路板等产品制造领域。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普及,聚氨酯泡棉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然而这项新材料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高昂且供应受限。

“我们要自主研发聚氨酯泡棉产品。”在进行充分市场研判基础上,公司将研发重心向“科技含量更高、发展前景更广”的新材料领域转移。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公司购置先进实验仪器和生产设备,引入高端研发人才,组成聚氨酯泡棉产品研发团队,立项攻关。

研发团队首先面临的是工艺难题。“聚氨酯泡棉的发泡过程对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极为敏感,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泡棉的密度不均、气泡过大等问题,直接影响产品性能。”青岛卓英社总工程师张钊琦说。

研发团队通过原材选型、配方设计、参数固定、留样对比、工艺优化,对每个技术参数进行反复测试和优化,历时半年,终于突破关键技术。张钊琦说,“经检测,产品性能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成本下降超30%,具有交期短、可定制等优点”。

截至目前,青岛卓英社建成4条聚氨酯泡棉产品线,已开发、量产超过200种规格型号产品,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近年来,青岛卓英社瞄准市场需求,逐步搭建起具备模切设计、光学设计、结构设计、印刷设计、拉力模拟、热学模拟等研发和实验能力的技术平台,组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领衔的高水平研发队伍,几乎每两年推出一个系列新产品,从单一生产线发展到背光模组、扩散板、高密度聚氨酯泡棉等几十条高科技产品线。

拓展赛道

在青岛地铁2号线苗岭路出站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往来乘客的目光——站口长廊的玻璃宛如灵动的“变色龙”,能依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颜色深浅:清晨,玻璃呈淡蓝色;中午时分,颜色加深为深蓝色,为车站内营造舒适温度。这正是青岛卓英社研发的温致变色玻璃带来的奇妙体验。

“温致变色玻璃是我们近几年自主研发的一款高科技产品,其奥秘就在于玻璃夹层中加入了一种智慧节能膜。”项目研发负责人谢心忠介绍,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材料薄膜,能敏锐感知环境温度变化,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时,胶片表现出较浅的底色;当温度上升到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时,胶片逐渐表现出较深的底色,能屏蔽99.5%的紫外线和85%的红外线,在避免眩光、提供冷光源的同时,不影响窗外景观视野。

“产品的研发过程面临很大挑战,玻璃对透明度有严苛要求,使得添加功能材料极易影响透光性与均匀性,如何在实现温致变色功能的同时保持高透明特性,成为团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瓶颈。”谢心忠说,“历经上百次材料筛选与配方调试,最终团队找到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研制出可随气温动态变色的透明复合材料。这一成果不仅为智能建筑玻璃领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也打破了功能与透明性难以兼顾的行业痛点。”

凭借强大研发能力,青岛卓英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创新、积淀、再创新”的稳健发展之路。“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深挖产线自动化改造潜能,新立项重点自动化改造项目20余项,积极由制造工厂向智造工厂转型升级。”王恩辉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