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9:20:37
近日,走进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周村的国民家庭农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钢架大棚鳞次栉比、整齐排列,大棚内绿意盎然,苋菜、空心菜等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摘、装筐、搬运,棚外冷藏运输车往来穿梭,将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场。
“这儿有91座大棚,一座大棚占地约1亩,种了10多个品种的蔬菜,每天外销1万斤左右,主要供应周边城市的各大超市。”武陟县国民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国安说。
武陟县乔庙镇周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和传统,周国安从“小拱棚”起家,已有20多年的种植经验。“最开始种了几亩地的小拱棚蔬菜,不断跟同行交流学习,慢慢摸索种植经验,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周国安回忆道。
积累多年经验后,周国安于2013年成立武陟县国民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周边200余亩土地,走规模化种植之路,将最初简易的小拱棚、竹棚,逐步升级为坚固耐用、环境调控能力精准的钢架大棚,并聘请村内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担任技术员,确保蔬菜品质的稳定。
这个“绿色工厂”不仅是周国安的致富园,更是周边村民的“就业园”。“我在这儿十几年了,只要有空就来帮忙摘菜,一天干8小时,能挣百十元,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正在大棚内忙碌的武陟县乔庙镇周村村民周喜欢说。
据了解,像周喜欢一样在武陟县国民家庭农场稳定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走进位于武陟县谢旗营镇前高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
“大棚里种的都是蔬菜,有小白菜、上海青等品种,一天能卖出5000斤左右。”基地负责人高黑忠一边忙着搬运青菜,一边告诉记者,“今年已经种了3茬青菜,等这批收完,土地翻耕后马上种芹菜、菠菜和生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高黑忠是武陟县木栾街道高伊村人,是一位有着4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老把式”。去年8月,62岁的高黑忠走出本村,在谢旗营镇前高村流转40亩土地,投资50余万元新建47座冷棚,并配备了先进的喷灌系统、恒温库等设施,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品质是生命线。”高黑忠分享他的秘诀,“我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只用有机肥,关键的是精准控制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这直接影响着蔬菜的品质和口感。”正是这份坚守,让他种的蔬菜在焦作、郑州等地的菜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长期合作的菜商定期上门收购,产品供不应求。
大棚蔬菜的丰收景象,是武陟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产业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武陟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高效、集约的“大棚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设施升级等措施,鼓励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统计,目前武陟县共有设施农业1042座,其中日光温室大棚71座、塑料大棚971座,主要种植各类果蔬。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周村的国民家庭农场蔬菜大棚内,村民正在收获蔬菜。王琳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