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6:49:52
2024年初,国办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同年,民政部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强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扩容增量新产品、推广应用新场景、加速研发新技术、培育壮大优势企业,促进了“智慧+”养老服务消费加快迸发。
新产品供给持续扩大。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自2018年起累计发布4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涵盖健康管理类、老年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等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丰富了产品种类,促进了智能化升级。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地方版目录,扩大产品和服务入选范围。例如,四川省创建27家省级数字适老化体验中心,发布316项智慧适老化应用产品和服务,推动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新场景应用加快推广。民政部上线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动态汇集全国超40万家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助餐点的信息,实现养老地图一键查找。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通过业务流程线上化、服务场景智能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确保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照护。上海市已建成77家“智慧养老院”,推广应用“养老院+互联网医院”156家,智慧管理系统、陪伴机器人、远程安防等科技产品得到普遍应用。苏州市已实现“虚拟养老院”下辖区市全覆盖,采用线上下单、平台派单、线下服务等模式,及时高效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新技术加速研发应用。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等重点专项,支持老年健康、运动感知雷达、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基础科研攻关。工信部、民政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推动相关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及迭代升级。深圳市积极引导华为、比亚迪、迈瑞医疗等优势企业布局银发经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成熟适宜的前沿技术向养老领域延伸。
优势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加强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布局,目前已有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投健康等十余家央企、数十家省属国企开拓养老服务市场。科技型公司也纷纷布局智慧养老领域,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致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帮助老年患者恢复运动能力、重建运动功能。各地大力培育银发经济集聚区,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陕西省建设的“一带一路”银发经济产业园、深圳市成立的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保定市设立的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等,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布局了一批产业项目。
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陆续进入老年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新的老年群体财富储备更加充实、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强,需求结构正在加速向发展型、个性化转变。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一是提升支持政策效能。加强涉老政策衔接配套,提高政策协同效应。以产业化思维优化设计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支持政策,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确定政策目标对象,强化支持政策实施效果。加大对企业在研发应用、拓展场景、市场推广等环节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丰富试点示范、资质认定等政策措施,推动一揽子支持政策在银发经济园区、集聚区落地,真正惠及相关企业。
二是加强养老服务数据治理。高质量数据集是发展“智慧+”养老的关键基础。探索推动民政、卫生健康、教育、医保、社保等老年人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比对验证、动态更新,形成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集。创新涉老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推动相关政务服务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支持赋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以城市为基本单元,整合存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上下贯通,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三是优化数字适老环境。数字适老是促进老年人群体深度共享数字发展成果的基本前提。推动智能终端、互联网应用等适老化改造,组织制定修订电信服务适老化、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适老化改造等国家标准。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丰富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提高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