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7:14:55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服务、资金和制度保障,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十四五”以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4.1万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9.8万人次,较好满足了困难老年人的需求。积极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行动,支持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补贴支持84万户老年人购置居家适老化产品。2024年,对全国1.45万个小区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2.96万部,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出行。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6万个。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全国老年助餐点达7.5万个,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助餐服务。
机构照护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护理型床位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国养老服务发展重点,床位比例持续上升,目前占比达65.7%。
农村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农村老年人居住较分散,养老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十四五”以来,民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和护理能力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互助养老设施、乡镇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为主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格局。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2.96亿元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以点带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在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同时,国家还通过发放补贴、政府购买、完善保险制度等方式,提升老年人消费水平。
为失能老年人发放消费补贴。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聚焦惠民生、促消费,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补贴服务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补贴资金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按自然月发放,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可在消费券额度内按比例抵扣相关费用。
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各地出台适老化改造补贴细则,如江苏省制定改造补贴建议目录,坚持“一户一补”,老年人家庭补贴50%,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可按实际支出获得全额补贴。山东省补贴对象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本地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清单范围内的产品,单件产品补贴额度上限为实际销售价格的30%。商务部等6部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工作的通知》提出,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标准可适度提高。
发放老年人福利补贴。老年人福利补贴的种类比较多,定位各不相同,其中养老服务补贴主要用于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性服务,护理补贴主要用于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照护性服务。各省发放补贴的方式不同,有的直接发放资金,有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提供服务。《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基本养老服务和非基本养老服务,并且用清单化、标准化的方式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老年人提供,这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清单包含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并分别明确了每个项目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已超4500万人,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长护险为疾病、伤残、年老等原因导致失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护的人员提供护理保障和资金补助,可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照护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2016年国家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截至2024年末,试点城市享受待遇人数超146万人。
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意愿能力升级,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消费趋势看,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边界不断融合,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愈加重合,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悦己消费,成为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群体;从产业发展看,银发经济促使相关产业为老年人创新、创造更多的服务产品,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老年人服务注入新动力。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需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既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机遇。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应增强战略预判、做好前瞻部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作者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