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8:25:28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首届学术年会上获悉,我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核心成果由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主导研发并落地应用,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提供关键支撑。
“从卫星遥感的全域监测到无人机的立体巡检,从数字孪生的精准仿真到多源数据的智能处理,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天基-空基-地面’的电力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大雁表示,这一体系正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在调度运行、生产运维、应急处置、数字化建设等核心领域的变革。
据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副主任王佳颖在主旨报告中介绍,该体系以三大技术链条为核心:
在空天地一体化电网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领域,国网空间技术公司研发部署的“天基慧眼”虚拟星座服务,已整合141颗遥感卫星资源,实现跨平台协同调度,解决卫星遥感服务电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力支撑输电通道管控、毫米级地质形变监测和灾害预警,近期在西藏定日地震灾情监测、河北承德和北京密云水灾监测上发挥重要作用;低空领域构建起“直升机航巡+中大型无人机”的立体巡检网络,完成青藏高原四大联网工程骨干网架航空巡检100%全覆盖,创造了直升机航巡海拔5357米、无人机巡检海拔5400米的世界纪录。
在电网空间信息处理与分发技术领域,国网空间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13类云上处理工具集打破国外垄断,代码国产化自主率达到98.6%,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电网空间数据全流程国产化处理,累计形成2.54PB高质量空间数据成果,处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倍。
在空间信息应用与孪生技术领域,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已建成覆盖17万公里电网的三维孪生系统,涵盖全部特高压、跨区联络线及约50%超高压线路,精准复刻电网本体与地理环境,将成为数字孪生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服务各专业能更直观、全面地感知、分析电网,目前已经在国网华北分部、华中分部、国网陕西电力、国网甘肃电力等单位成功落地应用。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在电力生产全场景深度落地,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硬核支撑”。在日常运维中,通过直升机、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激光雷达等设备,激光点云精度误差优于5厘米,红外测温精度达0.03℃,实现设备缺陷的精准捕捉。目前,国网空间技术公司累计完成190万公里线路巡视,成为电网运维不可或缺的空中力量。
应急处置中,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创新的“灾前预警-卫星普查-航空处置”联动模式成效显著,持续提升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
IEEE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首届学术年会提供了一个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生态化、标准化、国际化,牵引地理信息、智能计算等空间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赋能电网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孙大雁表示,国网电力空间技术公司将持续深化虚拟遥感卫星数据服务、低空服务智能化等核心任务,推动构建“空间技术+电力”产业生态。“未来,这一体系将进一步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广域监测、智能运维、应急响应等难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强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