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16:08:17
在山东济宁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葛亭社区西侧,一处占地80余亩的食用菌工厂内,一排排菌棒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大棚,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白玉木耳爬满菌袋,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和晾晒。
“每个车间能采收3万斤鲜品,销往北京、河南等地,目前,干耳的批发价在每斤30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靳远一边察看菌包,一边介绍着白玉木耳的销售情况。
为壮大白玉木耳产业,任城区扶持企业新上菌种培育与菌包生产项目,项目全面达产后,白玉木耳菌种产能将达150万袋以上,菌包产能1000万包以上。“原来我们在外购买菌包,现在不仅能满足自用还能对外供应。”靳远说。
30公里外,唐口街道河中村菇农王德民正在菇棚里整理新到的菌种和菌包,“这些是从远东农业运来的,距离近、品种好,我种了5个大棚,年产蘑菇5万斤。”王德民说,当地政府鼓励建立“田间小站”冷链配套设施,去年他投资15000元在距离大棚50米的地头,建了一个6平方米的冷库,随摘随入库,木耳损耗率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任城区还加大技术攻关,培育栓皮栎优良种苗,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在李营街道栓皮栎产业育苗培育中心,工人们正在苗圃中赶制订单,起苗、装袋,发往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这笔订单共15万株,今天发3万株。”工作人员张守荣说。
传统栎树培育周期长、亩均种植少、移栽成活率低,任城区成立了山东省栓皮栎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育苗从2-3年缩短到5-8个月,亩产提升了十倍,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研究院负责人刘宝宣介绍道,这里每年产出150万株优质栓皮栎种苗,年产值2000万元。
任城区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种植户签订包技术、包销售、包产业孵化“三包协议”,免费向群众提供种苗,带动群众增收。“目前已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一亩地增收3-5千元。”李营街道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川说。
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任城区集聚资源壮大农业企业,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67家,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突破1850家,带动长沟葡萄、三韩西红柿、喻屯甜瓜等年产值超1亿元产业5个,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3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400余人,让群众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