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 下半年政策“后手”有空间

2025-07-28 15:22:06

财政收支“半年报”近日正式公布——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总体来看,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部分行业税收表现良好,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下一步,财政部表示,将继续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结构持续优化 税收收入逐步回升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上半年发力明显,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税收收入逐步回升。从4月份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主要税种增长平稳,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表示,同时,非税收入增幅回落,5月、6月非税收入分别下降2.2%、3.7%;31个省份中,27个省份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也实现了增长。

“这一方面反映出通过我国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对于财政的可持续性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认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旧动能的转换逐步释放出活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税源,促进税收收入随经济增长而提升。

展望下半年,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一方面,应用好用足既定财政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节奏、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另一方面,可视经济运行情况,考虑继续增发特别国债、加大专项债收储力度、成立房地产收储专项基金、设立稳外贸基金以及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及时扩内需、提信心。

“财政部坚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确保尽早发挥政策效果。”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表示。

保民生促发展 重点领域支出更有力

财政支出方面,“考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后,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大幅增长8.9%,为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完成预算进度快于去年同期,支出发力明显。”袁海霞表示。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2%、9.1%、5.9%、4.3%。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葛志昊介绍,财政部门将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同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记者了解到,各地今年以来保障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政策,引导各项政策协同发力,有力稳定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了解到,1-6月,向全省5.79万户参保单位返还资金3.87亿元,向15.34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75亿元;共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142.9亿元,惠及3345家小微企业,稳定扩大岗位15.5万个。

“稳岗返还资金如源头活水,有力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我们将这笔宝贵资金进行了合理规划与高效运用,主要投入到缴纳社会保险费领域。在社保缴纳方面,这笔资金不仅保障了职工社保权益,还通过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效稳定了员工队伍。”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王以鹏表示。此外,全链条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山东省1-6月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62亿元,扶持创业1.92万人。

不仅是山东,今年以来重庆市财政也新增16.2亿元强化就业工作财政资金保障。7月起,北京市也集中推出十项措施,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用人需求开展“技能照亮前程”项目化培训行动。

稳住就业基本盘同时,围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财政资金也不断加大保障力度。如上半年,北京市财政就支持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家、家庭养老床位2273张、养老助餐点256个;山东省财政今年落实资金2.4亿元,将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经费标准由94元提升至99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盯老百姓急难愁盼,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织密兜牢人民生活‘安全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葛志昊表示。

继续“用好用足”政策发力尚有空间

162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超2万亿元、债务置换政策落实落细……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3%,多项关键经济指标超预期,离不开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显效。进入下半年,围绕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在提振消费方面还有何考虑?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表示,将切实做好资金下达。

“近期,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吴盖称,下一步,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今年以来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各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由原来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政府债券规模显著扩大且发力靠前,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协同发力,有力支持‘两重’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积极助力‘扩内需’。”袁海霞表示。

李大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实施跟踪评估,不断优化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此外,财政部还将按计划如期完成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切实保障“两重”“两新”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