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 05:59:11
经济日报北京7月18日讯(记者杨学聪)突出前沿引领、强化应用赋能、践行协同开放……近年来,北京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双向奔赴”,打造全球科学智能创新策源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北京将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推动在不少于5个领域开展深度应用。“这是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卫华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鄂维南说,作为科学智能策源地,北京在率先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上,已全面布局科研基础设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京研火箭燃烧智能仿真软件DeepFlame Rocket正式发布,依靠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大脑”,模拟流体力学、燃烧、传热等一系列物理过程,助力火箭“心脏”塑形,可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不只是火箭发动机,近年来,北京在科学智能领域还产出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AI科研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涌现出深势科技、百图生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拥有基础科学研究、医药健康、工业智能化等一批适合科学智能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北京将建立人工智能专项工作机制,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群,加快完善科学智能创新生态;同时,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在科学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