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酷炫的飞手

刘畅 2025-07-13 16:14:59

6月中旬,四川盆地迎来大范围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左右。在成都邛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业现场,无人机驾驶员张民正在和班组一起开展飞巡验收工作,为四川电网电力保供重点工程把好质量关。

张民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的一名无人机驾驶员,主要工作是利用无人机对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设备及周边环境进行飞巡,及时发现潜在隐患,确保输电大动脉安全运行。

这位28岁的青年,如今已是公司输电运检的中坚力量,他娴熟地驾驭着“钢铁雄鹰”,在广袤的巴蜀大地书写“飞行日志”。

张民认为,无人机驾驶员是一个很“酷炫”的职业,通过操纵无人机,能够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带着浓厚的兴趣,2019年,张民从华北电力大学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毕业后,一头扎进无人机电力巡检领域。

然而,刚入职的张民却遇到了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问题:用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效果如何?在群山绵延的复杂地形中,如何准确操纵无人机?面对未知,张民充满疑虑。

“多出去飞,去线路飞巡现场寻找答案。”师傅赖宗林的话启发了他。坚持练习近2年后,张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本领,也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做无人机飞巡领域的专家。

2021年上半年,张民作为主飞手,与班组成员投身甘孜藏族自治州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防灭火专项飞巡工作。空气稀薄、寒风凛冽,高原电网环境复杂,10千伏、35千伏杆塔间拉线密布。“低温降低了我的手指灵活度,一旦操作失误就会造成‘炸机’,每一次飞巡都心惊胆战。我必须全神贯注,精准操作。”张民记忆犹新。

不惧环境艰苦,不畏风险挑战,半年间,张民与所在团队共同完成2000多公里线路、18000余基杆塔的全面巡检和台账建立,不仅提升了飞行技艺,更练就了一双在复杂工况下精准捕捉隐患的“火眼金睛”。

四川多山地,高山峡谷间的一条条水电大通道将清洁能源送至千家万户,无人机飞巡成为当地主要的巡检手段。“在巡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输电杆塔进行精细化巡检,对线路通道开展激光雷达扫描,充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张民说,“这如同给电网做CT检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我们要熟练掌握不同机型的操作方式,辨别缺陷隐患,并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行业发展情况,主动拥抱智能运检模式。”

2024年下半年,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张民所在的输电检修中心负责天府南至成都东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天府南至成都东特高压输电线路平均塔高120多米,最高超过170米,每座基塔的数万个角钢、螺栓互相遮挡,飞巡验收难度极大。“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张民激动地说。

张民和团队就无人机验收方式进行讨论,用不同飞巡速度、高度进行轮番测试,对适合不同类型铁塔的飞巡方式逐一测试,最终通过分屏压线飞巡的方式,高质量完成验收工作。

2023年以来,张民累计完成铁塔2400余基、通道1600余公里线路巡检,发现各类缺陷隐患400余处。截至目前,他运用固定翼无人机累计完成多条500千伏线路无人区通道及震后、汛期特巡,成功预警山火15次,为四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出贡献。

围绕无人机驾驶领域,张民积极开展多项研发创新。在“基于小型火箭发动机除冰装置”项目研发过程中,他围绕无人机挂取机构、安装箱体、控制系统等内容开展测试,研发成果应用于冬季寒潮现场除冰,为输电线路除冰工作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

“输电检修中心不仅有全国劳模、四川工匠,还有各类技术能手和创新达人,我要求自己向他们看齐。”在高手云集的团队,张民一路追光前行。“无人机驾驶员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助我成长的‘理想之翼’。我将持续提升业务技能,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张民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