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14:43:59
不久前,江西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芷安来到位于宁波郑氏十七房景区的镇海区非遗馆开展“大漆艺术展”。作为“最镇海 等你来”非遗主题月的重头戏,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非遗漆艺的独特魅力,更成为引爆当地文旅景区的“流量密码”。宁波郑氏十七房景区负责人陈夫猛表示,非遗展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消费,仅端午假期,景区游客同比增长66.7%。
宁波镇海区拥有蛟川走书、澥浦船鼓、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等各级非遗项目52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名。如何让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该区探索出一条“双向赋能”路径:依托丰富非遗人才资源和精心打造的非遗馆、手艺人部落、非遗工坊等空间阵地,深挖“非遗+文旅”融合文章——以非遗魅力赋能文旅活力,借文旅业态焕新非遗生机。
“我们将非遗馆、手艺人部落等特色场景植入景区、盘活城乡闲置空间,让非遗有展示平台,更成为文旅的核心吸引力。”宁波镇海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琳介绍,目前,该区精心打造的10个特色非遗空间,已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
这些空间的成功实践,在多个村镇生动上演:在永旺村,手艺人部落推出的非遗研学课程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万人次。曾经以村咖、村景闻名的永旺,如今因“村艺”的注入,显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有效促进了文旅消费。在澥浦镇,当地深耕省级非遗澥浦农民画,打造农民画文创中心,印有农民画元素的渔夫帽、雨伞、丝巾等衍生文创产品持续热销。农民画文创中心还联合邮政部门,打造了宁波首家农民画主题“邮政咖啡”,推出农民画明信片。“印着农民画的丝巾卖得最好!”澥浦镇农民画文创中心负责人李闰指着热销产品介绍:“文创是推广非遗的绝佳载体。”
让非遗焕发活力,“动”起来是关键。为此,镇海区每月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各个非遗空间展演、互动。这股活力在“最镇海 等你来”非遗主题月中集中爆发——密集推出10余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非遗新声、手艺潮玩”特色活动,成为文化消费新选择。
这些动态展示的吸引力立竿见影,影响力持续扩大。6月下旬,永旺村的手艺人部落迎来一批特殊“学徒”——来自泰国、蒙古国、尼泊尔、肯尼亚等国家的56名外国教师。他们动手体验衍纸艺术、糕点制作等技艺,一场指尖上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第一次来中国!这里让我触摸到了更鲜活的中国文化,太棒了!”尼泊尔教师潘迪赞叹。
为最大化释放“非遗+旅游”活力,镇海区正积极推动“非遗点+旅游线”的“串点成线”行动。通过整合全区非遗工坊、非遗馆、博物馆、旅游景区等节点,精心打造了“郑氏十七房景区+宁波帮博物馆+招宝山风景区”等非遗主题“一日游”精品线路。这条融合了历史、商业文化与非遗的线路,已带动相关文创、农产品等销售超2.1亿元。同时,依托这些节点开发的各类沉浸式非遗研学项目,累计吸引学生、游客参与体验超3万人次。
从静态展览到动态互动,从单点打卡到线路串联,宁波镇海区正通过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更实实在在地绘制出文旅消费与乡村共富的新图景。(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