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服务“三夏”生产

刘瑾 2025-07-12 12:00:21

夏种夏管,是全年农业生产的“中场关键战”,直接关系到秋粮收成乃至全年粮食安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集团”)抢抓农时,整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全方位向科技要产能,助力夯实丰收基础。

新技术提升品质

在江西赣州,百香果已经成为继柑橘、脐橙后又一主导产业。近日,位于赣州南康区大坪乡的“中国农资”百香果示范园里,种植的15000株百香果长势喜人,7月底即将迎来丰收。

百香果被誉为“维C之王”,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地农户寄予厚望的“致富果”。然而,百香果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好吃不好种”成为困扰种植户的难题。南康区种植户因缺乏系统种植知识,一些百香果园面临叶子发黄、果实畸形、根系腐烂等问题,产量和品质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资(寻乌)为农服务中心迅速响应,组建了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通过科学调配肥料配方,调节植株生长节奏,促进养分均衡吸收。寻乌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琪介绍说,为从根本上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寻乌为农服务中心构建起“培训+实践+服务”的技术帮扶体系。一方面,开展百香果种植专题技术培训会,围绕选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指导;另一方面,联合当地种植大户打造示范园,定期组织周边农户参观,现场展示试验效果对比,详细讲解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经验。同时,运营“百香果技术助农群”,技术人员在群内定期分享种植经验,并实时解答种植户遇到的问题,实现24小时技术响应。

“以前不懂科学种植,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有了服务中心的指导,不仅果子品质好了,成本也降低了。”示范园种植户朱芳权笑着说道。

张琪说,下一步寻乌为农服务中心将在当地积极推广“脱毒种苗+标准化种植+产销对接”的全产业链模式,持续深化技术下沉服务,让百香果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新产品助产增收

6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河南省信阳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等病虫害滋生蔓延风险加剧。为保障水稻健康成长,中国农资信阳为农服务中心抢抓晴好天气,制定了飞防打药和小分子有机碳源水溶肥相结合的增产方案,提高了水稻抗病性和抗逆环境适应力。

信阳为农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林彬说,应用该方案10天后,示范田的水稻相比对照田叶色更浓绿,茎秆基部粗度增加0.1至0.2厘米,且茎秆韧性更强,须根数量比对照组多15%,主根长度增加20%,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预计秋收水稻亩产量能增加10%-15%。

今年以来,凭借小分子碳源水溶肥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上展现出的优良效果,并结合过硬的综合为农服务能力,信阳为农服务中心土地托管服务范围增加了13个乡镇,托管面积超过4万亩。

新方案直击要害

夏日骄阳似火,云南普洱的乡村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漫山遍野的人参果缀满枝头,在浓绿的叶幕间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然而,普洱的夏季向来是高温与多雨交织的气候天气,给当地人参果种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疫病、叶斑病等病害易在高湿环境中滋生蔓延,飞虱、蚜虫等虫害也趁势肆虐,成为制约产量与品质的“拦路虎”。

为破解这些难题,中农集团所属中农联合公司云南技术团队顶着烈日穿梭其间,针对病虫害难防难治的痛点开展专项试验。结合普洱独特的海拔、湿度与光照条件,量身定制科学的防治方案,通过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农户掌握农药精准配比、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让每一次防治都能直击要害。

连日来,这支技术团队的足迹遍布普洱7个乡镇,与10余个种植合作社紧密协作。看得见的变化正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农户们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单批果亩产量从800千克提高至1000千克;人参果的甜度与品相同步升级,精品果占比从70%提高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