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试点创新突破科技金融发展瓶颈|陶然论金

陆敏 2025-07-09 13:47:08

第三家股份制银行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IC”)近日获批筹建。7月3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已收到监管部门批复,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50亿元,为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此前,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宣布筹建AIC已获批。

AIC股权投资试点的扩大,为破解科技金融发展瓶颈提供了重要抓手。值得期待的是,其在激活市场活力、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产融协同等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股权投资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与科技型企业的适配性本是天然的。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长周期、轻资产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而股权投资通过收益与企业成长绑定的机制,能够容忍创新初期的不确定性,与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高度契合。同时,股权投资灵活的收益分配方式和精准的融资节奏,能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定制化支持,助力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全球范围看,科技产业的繁荣,背后都有股权投资的深度参与。

相关数据却不容乐观。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股权市场投资共10727次交易事件,交易金额合计1602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1.6%和28.8%。资本供给结构失衡,政府平台出资占比过高,国资主导、市场化资本退潮的股权投资市场结构,导致资本对风险容忍度下降;退出渠道受限,投退比失衡,导致资本短期化偏好加剧……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面对这些挑战,AIC股权投资试点的扩大恰逢其时,其破局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在市场激活层面,政策放宽相关资金投资上限后,可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国资+AIC领投、产业跟投、市场扩投”的链式反应。这种模式既能增加长期资本供给,又能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改善资本结构,降低政府平台出资占比过高带来的弊端。同时,AIC的参与丰富了退出渠道,为破解投退比失衡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缓解资本短期化倾向,让更多资金愿意陪伴科技企业走过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爬坡期”。

在服务能力提升层面,银行系AIC的独特优势不可替代。中国银行业占据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90%以上,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遍布全国的运营网络、成熟的跨境服务体系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

在产融协同层面,AIC有望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枢纽。从投资分布看,五家银行系AIC2024年超80%的投资集中于半导体、新能源、航天等国家战略领域,这种定向聚焦让资本精准流向硬科技赛道,避免了资金“脱实向虚”。更重要的是,AIC通过定向投资、生态培育与政策协同,推动形成“科技突破—产业升级—金融获利—再投科技”的正向循环。

当前,AIC股权投资试点深化仍需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避免行政干预对投资决策的干扰;如何建立更科学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提高资本对早期科技项目的容忍度;如何加强AIC与券商、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同,形成支持科技企业的合力等。

AIC股权投资试点的推进,是对科技金融体系的有益完善。期待更多AIC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浇灌科技之花,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经济日报财金部记者 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