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8:24:50
湖南常德市澧县的蔬菜经营商户吕友华,对正风反腐成效深有感触。
2024年,澧县整治“校园餐”,出台新规定——校账局管、师生同费同餐、大宗食材公开招标。吕友华犯了嘀咕,“真的能落地吗?”他试着报名投标,没想到顺利入围供应商名单。买卖好不好做,与风气息息相关。正风反腐带来啥变化?经营者的预期更稳了,灰色开销没了,用吕友华的话说就是“生意做得踏实又有盼头”。
作风建设之所以让群众心里感到踏实,就在于敢向不正之风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信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干事创业中磨砺奋斗人生,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既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坚持固本培元、增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作风建设让群众有盼头,在于净化了政治生态、优化了发展环境。从现实看,群众反感啥?惠农补贴被冒领,养老保险金被截留,窗口办事“慢、庸、散”,生产经营遇到乱罚款……正是因为紧盯群众反感的作风问题、痛恨的腐败现象,持续惩治、从严整改,才维护了公平正义、增进了民生福祉。过去民间流传“投资不过山海关”,如今东北的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全面从严治党提振了经营主体信心,“投资争过山海关”“孔雀辽沈飞”正成为现实。以党风政风向“好”,助推发展环境向“优”,群众谋发展的路子才更宽、干劲才更足。
要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只有坚持立铁规矩、强硬约束,坚持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才能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生存空间。各级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排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害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激浊扬清,落脚点在“扬”;祛邪扶正,落脚点是“扶”。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心系群众、情系百姓,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找到准星格外重要。比如,重庆两江新区针对产业园区分散的情况,设立政务“惠企E站”,专员直接驻点。以前等企业上门找,现在揣着政策找企业,暖企惠企服务催生发展新活力。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为民务实清廉。精准聚焦、靠前服务,才能用好作风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发展持续回升向好。
务求实效同样关键。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土官村推动婚丧事简办新办,减少了不必要的攀比和经济负担。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热切响应,融入日常、化风成俗,崇实尚俭的新风不断充盈。作风建设容不得花架子,党员干部躬身践行、率先示范,优良党风才具有信服力,才能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从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苹果“不吃是很高尚的”,到新时代种好扶贫果、让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无不表明“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纠“四风”树新风与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定能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转载自《人民日报》(2025年7月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