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09:34:50
盛夏时节,记者在湖北省宜都市看到,运行32年的松宜铁路上,首台“零排放”的新能源牵引机车动力十足;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全覆盖,碳排放锐减;百亿元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冲刺投产,新舟即将向绿启航……一幅绿色物流降本增效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宜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结构优化中积极践行低耗高效、节能环保的理念,推动铁路货运、港口作业、船舶制造及应用等领域迸发绿色发展的全新活力。
早上8点,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换上新能源动力的东风6588C牵引机车,稳稳拉着满载1200吨货物的20节货运车厢,从宜都松木坪站出发驶向枝城站。“在运输同等重量货物时,一个火车头全年总费用较之前降低了一半多。”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邹利国说,未来3年,松宜铁路将陆续完成剩余7台内燃机火车头的“油改电”工作,实现全线“零碳排放”。
宜都长江岸线上,船只往来穿行。5月28日下午两点半,“科航2008”号船对准泊位线,缓缓停靠在枝城港17号泊位上开始作业。岸边,港口工作人员已经提前为该船预留好港口岸电接入口。船长高志军熟练地插牢岸电接头,手机一扫,“滴”声轻响,岸电指示灯瞬间亮起——船上柴油机的轰鸣停下。高志军说:“以前靠泊作业,船上只能用柴油机发电,声音吵、气味大,发1度电起码得10元。现在接岸电,1度电才1元,船上电器放心用。”
枝城港坐落于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十字交叉点,日平均吞吐量超4万吨。“港口全面铺设岸电技术,既有效降低了噪声污染、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更能大幅压缩船舶非装卸作业时间,提升港口运行效率。”宜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江雪峰说。截至今年5月底,宜都市港口岸电设施已覆盖全部经营性码头,共安装设备52套。船舶累计接电量突破20万度,相当于为往来船舶节省燃油约42吨,碳排放量约减少139吨,实现了船舶停港期间的“零油耗”“零噪音”运行,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4%至97%。
长江岸畔,机械轰鸣,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据了解,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85亩,总投资约17.9亿元,打造以先进船舶制造为基础、新能源船舶设计建造为重点的百亿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建造船舶14艘,总载重达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