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坝工程向“智慧生命体”演进

王轶辰 2025-05-21 12:45:30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加剧,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水利水电工程作为连接人与自然、协调生态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应当如何破局,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冲击之下,智能建造带动施工方式加速变化、数字化转型推动跨界融合趋势凸现,时代之变、行业之变、科技之变正以前所未有方式展开,未来的水库大坝将去往何方?

日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携117个经典大坝工程和18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上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当代筑坝技术的“能建方案”,深度解码未来大坝数智化、生态化、融合化“三化”建设新图景。

作为世界水电建设王牌军,葛洲坝集团独家兴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开启了中国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水平现代化进程;作为主力军参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将中国筑坝技术水平推向世界一流;在白鹤滩工程,率先实现超大型机组“零失误、高精度、零配重”安装,推动实现中国水电机组施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在乌东德工程,创新融合传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特高拱坝施工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打造世界最薄特高拱坝的智能建造典范。

半个世纪砥砺奋进,葛洲坝集团已从长江之畔走向世界江河,在全球承建了包括世界十二大水电站中的前五座、中国全部十大水电站在内的各类水电工程1000余座,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一大批超级工程,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创造了5000余项精品工程和100多项世界之最,攻克了系列世界级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难题,成为了全球水利水电领域的“技术策源地”与“方案输出者”。

相较于传统能源,水电无疑具有更加浓厚的生态底色。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水电行业的“绿色”已不仅仅体现在能源的清洁上,也体现在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大渡河沙坪一级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葛洲坝集团在国内大型水电主体工程中首次创新采用胶结砂砾石筑坝技术,发挥水泥用量少、温控要求低、骨料适应强、工艺简便、弃料可用、绿色环保六大优势,突破传统筑坝材料与工艺限制,成功打造兼具生态友好与高性价比的“环保新坝”。

未来,葛洲坝集团将继续践行全周期生态设计理念,推行“梯级电站—生态修复—清洁能源走廊”立体开发模式,创新应用智能鱼道、生态流量动态调控等技术,持续发力坝区碳汇价值开发,驱动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生态效益量化管理,推动水电工程从“生态友好”向“生态增值”跨越转变。

在祖国广袤的西北边陲,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玛拉克河畔,一座有着约80层楼高的“庞然巨物”矗立于峡谷之间,向着世界展示“大国重器”的智慧与魅力。在这座由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世界第一高混凝土面板坝和世界第一高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无人驾驶震动碾压机来回穿梭,智能建造机助力大坝拔节生长,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预演未来、优化现实。

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葛洲坝集团正着力以科技重塑生产力,加速推动“经验建造”向“数智建造”跃迁,为全球水利水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范本,让“中国标准”在全球水利工程中落地生根。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水电因其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角色。

站在能源革命的历史交汇点,葛洲坝集团秉承“跨界融合、系统集成”的创新思维,以“水”为媒,以“坝”为笔,广泛拓展“风光水储氢一体化”等多网融合场景,加快推动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孟底沟水电站是雅砻江流域“十四五”开工建设的最大规模水电工程,也是葛洲坝集团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深度参与雅砻江流域风光水互补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阵地。

而作为新能源的“超级充电宝”——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适合规模化发展、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储能方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落地。

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6台机组均采用我国首次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650米超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机组,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制600米以上超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的安装空白,标志着我国的安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十年间,葛洲坝集团参与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经历了从进口机组到全国产化机组发展全过程,已具备不受地域影响和规模限制、建设“全领域”抽水蓄能电站的综合实力。

如今,“水、风、光、储、算”等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创新“中国方案”正转化为全球能源治理的新范式,为构建零碳电力系统贡献着东方智慧。

未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将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共生、“数智”赋能、“融合”发展为实践路径,充分发挥突出工程建设能力,不断巩固提升全球水电建设领域主力军、排头兵地位,为推动大坝工程向“智慧生命体”演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