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重实效

2025-05-09 06:29:13

  女性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女性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明显改善,但育龄产后女性仍面临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困难多、劳动权益易受侵害等问题。全国各地推行的“妈妈岗”,实际上是一种促进女性实现生育—就业平衡的新就业模式。

  “妈妈岗”既是惠企利民之举,也有利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因工作时间空间、管理方式手段等相对灵活,“妈妈岗”更具弹性和包容性,能减少因生育带来的职业中断,对保障女性职场发展、维护儿童利益、促进生育、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等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湖北等地出台“妈妈岗”支持政策,为女性提供了兼顾职场与家庭的现实路径,不仅提升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缓解了育龄女性的生育焦虑,也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设立“妈妈岗”,既要有温度,更应重实效。相比人们的高期待,“妈妈岗”作为新尝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岗位供需结构失衡,餐饮、客服、物业保洁、保姆家政等劳动密集型岗位较多,与女性对财务、文员、设计等岗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更难以契合知识技能储备丰富的妈妈群体的就业需求;总体待遇不高,多属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按时薪结算,标准参考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岗位竞争激烈,社会保险、劳动纠纷处理等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女性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受教育水平不足,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待提升等,使得这一新生事物亟须完善制度保障、提供职业支持、提高公众认知。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生育友好工作环境和制度体系。加大抚育机构儿童照料服务供给,完善生育友好型基础设施;结合企业运营要求和业务实际,灵活调节“妈妈岗”工作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保障兜底机制,降低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失业风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女性受益的就业格局。另一方面,要拓展岗位开发供应渠道,推动经济增长与女性成长互促共进。对吸纳女性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助企稳岗扩岗,减轻其运营压力;重点引导生产制造、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领域,提供产后返岗再培训,增强女性再就业能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司法救济、加强工会监督等举措,保障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的平等权益,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

  (作者袁北星 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