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08:33:33
灵敏可信的价格信号在引导要素高效配置、促进供需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提升价格治理能力,强化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要求。价格信号灵敏可信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适应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仍相对不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影响生产成本的资源能源价格机制未完全理顺、部分领域定价和服务标准规范性不足,是制约供需升级的重要原因。在结构升级背景下,完善价格治理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经营主体提升供给质量、丰富消费业态,有利于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要求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保障安全稳定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价格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价格调控监管能力也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为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意见》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和价格运行规律变化的基础上,以“四个机制”和“一个基础”为核心,构建了我国价格治理的新框架。
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能源资源领域的价格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意见》针对我国能源资源领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提出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措施,这将有力推动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推进油气、煤炭等重要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将推动相关商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废止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价格有效形成的市场环境,加强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监管等措施,将更好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创新重点领域价格引导机制。农业、能源、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公共数据等领域关系国计民生,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价格治理存在一定差异,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健全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农资、灌溉等农业生产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将在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价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收入的稳定性。建立健全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等措施,能够增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协同性。明确公用事业领域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边界,健全价格机制,有利于推动供给质量提升,更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公办养老、托育、医疗机构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等措施,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同时可以为多层次的服务供给提供价格参考。建立健全数据市场规则,制定公共数据价格政策,分类明确公共数据产品收费条件等措施,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需要价格调控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合理确定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强化宏观调控导向作用,加强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将有力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健全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是稳定预期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利于统筹推进价格调控和保障民生。
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保障。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加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商品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等措施,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完善包括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在内的多元治理模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能够增强价格监管合力。
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有效的价格治理需要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成本调查监审和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和保障。健全覆盖国内外、产供销、期现货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可以提升价格信号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有利于夯实价格治理的基础。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政府定价等规章制度,动态修订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等措施,有助于增强价格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作者分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