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08:34:12
去年以来,一系列入境免签、便利来华政策接连推出,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成为现实。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消费环境持续完善、相关服务更加优化,入境消费明显升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入境消费。如何进一步提高境外旅客在华旅游便利化水平、释放需求潜力、促进入境消费升级?
便利人员交流交往
今年2月10日起,东盟国家旅游团可以免办签证整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停留6天。
“政策实施以来,共验放东盟10国出入境人员15.6万余人次,占出入境人数比例超30%,同比增长27%。”位于云南的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雷雨介绍,采取加开通道、旅游团队分通道验放等举措,不断提升查验效率。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推出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等10余项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持续优化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口岸签证政策。去年,我国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有力带动了住宿、零售、交通、餐饮等消费增长。
“免签政策优化显著降低了外国游客的入境门槛,增强了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表示,政策放宽、手续简化后,不仅释放了更多短期商务、旅游、探亲的需求,也间接带动了国际航线的恢复和增长,提高了跨境消费的便利性。以过境免签政策为例,去年12月17日起,过境免签外国人在我国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39个增加至60个,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全面放宽优化政策后,适用该政策来华人数环比上升。
陈楠建议,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尤其对东南亚、欧洲等重点客源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并优化电子签证系统,提高签证申请的便捷性。加强境外旅游宣传,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消费偏好,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多措并举推动入境消费持续增长。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随着免签“朋友圈”扩容,入境旅游持续升温,业内正积极思考策略,加快挖掘消费潜力。
“周五下班儿去中国”“特种兵式游中国”正成为入境游新时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梦阳表示,这些现象反映出入境游客年轻化的趋势。过去很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是退休人士,现在出现了很多“上班族”。
和“年轻化”趋势一起出现的还有“散客化”。孙梦阳认为,如何让服务触达这些散客是一个新命题。要根据游客群体和需求的变化,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更好匹配过境免签游客“碎片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效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说,当前入境游正在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城市向更多目的地拓展。“外籍游客对中国的发展情况,包括城市建设、科技发展等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从更多维度了解中国。除了景点景区,这些内容都可以整合到产品中。”
不久前,北京举办了一场文旅推介活动,结合当前入境游需求侧变化,发布了多条国际化主题旅游线路:智慧亦庄科技游,解锁工业科技旅游“硬核”新玩法;绿色大兴生态游,探馆“中国药谷”,到中医馆里喝朋克咖啡;延庆修复长城游,石峡村里Country Walk,享受长城脚下诗意栖居;魅力中轴文化游,丈量千年古都的繁华与活力……不止北京,湖南、山东、黑龙江等地纷纷主动作为,以多种方式向外籍游客发出邀约。
孙梦阳表示,目前多个省份都在发力入境游,深度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国际市场上不断呈现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中国游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无论游客有什么样的体验需求,我们都有相应的产品和能力。”
探索城市消费新动能
2021年7月份,国务院批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入境游的加快增长,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5个城市入境外国人比上年增长约1倍,占全国约三成;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约六成,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超七成。
围绕支付、购物、交通等方面需求,5个城市多管齐下,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措施,打通入境消费堵点。上海布设外卡POS机达9万台,推动建设行李寄存服务点超900个;北京支持外籍人士入境前扫码预约办卡,入境后在机场服务点或通信营业厅线下快速取卡;广州开通多语种公共服务热线,为在穗外国人提供免费实时翻译服务。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辟了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新空间。5个城市持续完善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推动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标志性商圈建设初见成效。上海发布了商圈能级提升行动方案,打造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标志性商圈,武康路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广州打造广州塔广场消费新地标,推动中国第一高塔“流量”变“留量”;天津推动“小洋楼”活化利用,导入艺术策展、文化创意等业态。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商务部将指导5个城市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丰富品质化消费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商业繁荣、市场兴旺、人民满意的城市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