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全链条谋划食物供给体系建设

刘慧 2024-09-19 06:53:56

食物产业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近年来,面对农产品价格下行、滞销、食物质量安全、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浪费严重等问题频发,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从全产业链谋划,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食物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升食物产供储加销全产业链韧性和弹性,做大做强农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餐桌,通过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可实现保值增值。面对产地农业经济效益低、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强化产地预冷烘干、鲜切包装等初加工,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东北地区号称“中华大粮仓”,但粮食销售难尤为严重,应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推动“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面对鲜奶过剩问题,支持乳品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等产品加工,增强产业链韧性。

产地“没人要”、销地“吃不起”,是农产品面临的两难困境。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短,很容易腐烂变质,不易长途运输,大量农产品一旦滞销,在没有冷库的情况下就会烂在地里。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在产地建设仓储保鲜设施,在大中城市周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主食加工基地等,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模式,为农产品冷链运输“保驾护航”,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提升农产品品质,让生鲜农产品能跨越时空限制,化解滞销问题,解决地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后顾之忧。

食品产业集聚发展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多地崛起一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应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但应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应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集团,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应发掘中华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科学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林药产业,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鼠头鸭脖”、油罐车混用、枸杞硫超标、梅菜扣肉槽头肉、茉酸奶原料过期等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舌尖上的安全”。发展食品产业,应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食品特别是新型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消费是食物全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如今,人们吃得越来越好,但居民膳食结构不科学,人均烹调用油量偏多、人均奶类年消费量、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偏低,营养不均衡容易引发健康问题。应鼓励企业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开展食物营养健康消费科普宣传,引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开展产销衔接活动,让消费者能方便买到绿色优质农产品。针对食物浪费惊人的问题,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公共食堂入手,促进食物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节约减损,这就等同于增加食物有效供给。

粮食大事(1)